送澧手记|香港协助国家“脱碳”的挑战与机遇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送澧手记|黄仲澧

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转变下,绿色经济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随着中美紧张关系升级,尽管市场普遍认为中国将优先保障国内经济和就业,环保脱碳或居次位,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却显示出与市场截然不同的想法。当中央政府明显提出全面绿色转型的方向,一向致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香港,能否在国家“脱碳”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笔者过往文章屡次指出,香港产业载体不足乃发展关联式产业之最大障碍。

第一,香港经济结构一向以服务业为主(占GDP93%以上),制造业比例极低(占GDP不足1%),反映香港本地缺乏绿色技术产业载体;第二,绿色产业核心技术的生产高度依赖内地供应链,香港难以直接参与生产环节;第三,土地面积狭小,限制了大规模再生能源设施之部署;第四,在中美地缘政治紧张的背景下,香港作为国际桥梁的功能受削弱,部份西方国家对在港投资绿色项目持谨慎态度。

以上因素限制了香港协助国家及自身绿色转型的步伐及作用。

尽管挑战重重,但香港正积极推进“北部都会区”发展,正为增加产业载体注入动能,而创科产业载体更有望成为协助中国脱碳的助力。北部都会区可定位于高附加价值环节,如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碳市场国际化及ESG标准制定,同时透过粤港澳大湾区机制深化区域协同,与深圳、广州等城市构建研发、融资和制造的闭环生态,提升合作效率,打造绿色产业生态圈。

香港亦可考虑从政策著手,如推动大湾区内碳帐户互认,便利绿色资本流动,并探索新能源政策,制定灵活机制支持绿色产业发展。

总括而言,香港具备协助国家脱碳之潜力,但需明显定位和强化区域协作,充分发挥其在绿色金融、技术创新和政策试点等优势,成为中国脱碳战略的重要支柱,并在全球绿色转型浪潮中占一席位。

作者黄仲澧是香港房地产及土地管理学会外部事务主席,打鼓岭乡事委员会顾,香港城市规划师学会会员,香港注册规划师,香港城市设计师学会会员。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