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点论政|抓紧人民币国际化机遇
仲点论政|刘仲恒医生
所谓万事起头难,虽然人民币要取代美元仍然路途遥远,但近年人民币的国际地位确实显著提升,尤其是在包括东南亚在内的部分地区。中美角力涵盖多个层面,而在货币领域,国家的长远政策便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从而提升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
在保持人民币国内稳定的同时,国家亦致力促进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与金融领域的使用。于此过程中,香港凭借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地位,成为人民币向美元主导地位发起挑战的关键试验场。对香港而言,这是一项难得而重要的机遇,既因人民币国际化是长期国策,亦因部分地区和机构为规避美国主导与制裁风险,愈来愈倾向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提供了良好外部环境。
为配合人民币国际化,中国人民银行于2015年正式启动跨境支付系统(CIPS)。CIPS发展迅速,目前已连接117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50家直接参与者及1,413家间接客户。连香港汇丰银行亦因看准人民币结算需求持续上升,近日宣布成为CIPS的直接参与者,并一跃成为系统内规模最大的外资直接参与机构。有国家长期政策作后盾,又获汇丰“加持”,人民币国际化前景自然更加亮丽,香港更不能错过此一重大契机。
人民币国际化的直接对手是美元,而近年全球确实出现“去美元化”趋势。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被排除于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之外,作为大型经济体,其转向非美元体系加速了全球“去美元化”浪潮。仅在2023年,CIPS处理的跨境人民币交易便超过600万笔,折合金额高达约172万亿美元,交易量同比增长50.3%。
172万亿美元的规模不容忽视,而更重要的是,香港已在这波浪潮中成为受惠者。作为国家面向国际的门户,香港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处理约83%的全球离岸人民币支付,日均清算量逾3万亿元。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具备完善制度及基建支撑离岸人民币清算。人民币国际化规模庞大、前景广阔,若能把握好这股势头,对香港未来经济发展的正面效益必然深远。
从另一角度看,人民币国际化亦与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对于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与地区,采用人民币作为跨境支付与清算工具最为顺理成章,其中东盟国家尤表现积极。不论从哪个角度审视,香港都应牢牢把握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难得机遇,切勿错失。
作者刘仲恒是放射科专科医生,香港全球专业青年倡议行动创始召集人,团结香港基金顾问。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