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16岁少女意外怀「葡萄胎」大出血 医提醒边缘性行为怀孕风险高

撰文: 许祺安
出版:更新:

《南方都市报》报道,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经妇科肿瘤专科联合多学科团队成功抢救了因葡萄胎引发反复阴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的16岁少女小曾。

该院妇科肿瘤专科主任医师王丽娟提醒,小曾怀孕源于边缘性行为,“蹭蹭不进去”及体外射精等被年轻人误判为“安全”的行为,实际都是怀孕风险较高的性行为。

医提醒边缘性行为怀孕风险高。(南方都市报)

近日,16岁的小曾被救护车从外院紧急转运到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据家人描述,小曾已经反复阴道大量流血10余天。妇科急诊医生迅速评估病情,发现小曾正面临失血性休克,已到了命悬一线的时刻。而小曾的小腹微微隆起,阴道口不时涌出血液和大量的葡萄样组织,医师立即安排术前检查,并紧急联系妇科肿瘤专科的王丽娟主任医师指导抢救。

抽血结果显示,小曾的血红蛋白只有50g/L(不足同龄女性的一半)、白蛋白只有13g/L(仅为正常人的1/3)、肌酐升高(提示肾功能也有损伤),超声提示子宫腔内充满蜂窝状组织,将子宫硬生生撑到如怀孕5个月般大,用于验孕的人绒毛促性腺激素更是高到惊人的一百万,远超常规检测的上限。

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CFP)

王丽娟主任医师马上判断出这是“葡萄胎”,当机立断决定输血、清宫。手术时,王丽娟仅用数分钟就清除了子宫里的葡萄胎组织,小曾出血也被止住了。

王丽娟介绍,葡萄胎是一次“走上歧途”的怀孕,因卵子形成和受精异常,导致本应发育为胎盘的滋养细胞脱离既定程序生长,最终在子宫内形成大量的一串串类似葡萄样或水泡样的组织。

医提醒边缘性行为怀孕风险高。(南方都市报)

葡萄胎发生率约为1/1000次妊娠,而青少年女性和35岁以上女性发病率更高。这些异常的组织除了会侵袭邻近的子宫血管造成大出血,还会引起全身的症状,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的孕吐反应,以及类似小曾这样的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表现(大量失血后仍血压增高、低蛋白血症、全身水肿)。

在与患者的交流中,医生得知,小曾已经停经两个多月了,而一切的源头是一次边缘性行为。医生表示,男性在性兴奋时会分泌出少量带有精子的前列腺液,即便只是在女性外阴“蹭蹭”,部分精子也能从阴道口逆流而上,与卵细胞最终相会,使女性受孕。因此“蹭蹭不进去”和体外射精都是怀孕风险较高的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