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大学非本地生上学年增13% 教育局:密切留意需否再上调限额

撰文: 倪清江
出版:更新:

政府资助专上院校非本地学生限额由2024/25学年起,调高一倍至当于本地学生学额的40%后,该学年非本地学生人数同比上升15%,由23,100增至26,600人,学生来自超过100个国家及地区。教育局指推广“留学香港”品牌的工作成效立竿见影,政府会继续密切留意进一步调整非本地生限额的需要。

教育局表示会积极推进“北都大学教育城”,预计最早可分别于2026年(洪水桥)、 2029年牛潭尾)及2030/31年(新界北)完成平整供兴建校舍。政府鼓励本地专上院校与中外知名院校以灵活创新的模式,开拓更多品牌课程,专上教育院校在区内将主要以自资模式发展,与区内产业深化合作,培养人才。

每年都有大批内地旅客参观香港大学。(资料图片/黄宝莹摄)
每年都有大批内地旅客参观香港大学。(资料图片/黄宝莹摄)
每年都有大批内地旅客参观香港大学。(资料图片)

近3年所有非本地学生增加45.5%至近8万人

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本周五(5日)将讨论建设香港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的最新进展。教育局在提交的文件中指出,由2024/25学年起放宽非本地生上限后,各资助大学积极善用放宽后的限额,招收更多非本地学生来港升学。过去三年,在香港修读经本地评审全日制专上课程的非本地学生数目,由2022/23学年的54,500人,显著增加至2024/25学年的79,300人,增加45.5%。

1.7万非本地学生就读教资会资助课程

在2024/25学年,修读教资会资助课程的非本地学生人数,由2023/24学年的23,100增至26,600人,升幅达15%,其学生来自超过100个国家及地区。当中约17,200人修读超过200个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即港大等8间院校)资助的学士学位课程,相当于该修课程度本地学额的约23.2%。

局方表示,与2023/24学年相比,2024/25学年来自印尼、哈萨克斯坦及越南修读修课课程的非本地生人数增幅显著,分别约17%、33%及97%。

香港树仁大学。(资料图片)

六所本地自资院校新学年获准上调招收内地生人数限额至40%

另方面,现时六所本地自资院校获批准招收内地学生入读其学位课程,国家教育部已同意在2025/26学年起放宽相关院校的副学位及学士学位课程的内地学生人数限额至最高40%。随著相关放宽安排在近年持续优化,在香港修读有关自资课程的非本地学生人数亦持续上升,由2022/23学年约4,600人,增加至2024/25学年约8,300人,上升八成,支持自资专上教育界别的健康稳健发展。

香港恒生大学。(资料图片/萧辉浩摄)

就美国总统特朗普5月公布禁止哈佛大学接收海外学生,教育局表示,八所教资会资助大学共收到超过1300个相关查询,并已向超过80名受影响学生发出录取通知。

七个施工中学生宿舍可提供6532个学生宿位

学生宿舍的充足供应是继续吸引非本地学生来港留学的重要配套。当局称至目前为止,在宿舍发展基金之下,有八个宿舍项目已经完工,合共提供7,647个公帑资助学生宿位和136个私人资助宿位;另七个项目则处于施工阶段,涉及6,532个学生宿位(包括5,840个公帑资助学生宿位和692个私人资助宿位)。

发展局及教育局于今年7月正式推出“城中学舍计划”,教育局表示,计划推出后,市场反应正面,一直与有兴趣参与计划的营办商联系并回应相关查询,并会继续提供适切协助。

牛潭尾大学城(立法会文件图片)

“北都大学教育城”最快洪水桥用地明早可供兴建校舍

教育局表示,积极推进“北都大学教育城”,政府已在北部都会区内的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洪水桥)、牛潭尾新发展区(牛潭尾)及新界北新市镇(新界北)一共预留约90公顷用地,发展“北都大学教育城”。目前有关土地处于不同的规划和发展阶段,预计最早可分别于2026年(洪水桥)、2029年(牛潭尾)及2030/31年(新界北)完成平整供兴建校舍。

局方表示,政府鼓励本地专上院校与中外知名院校以灵活创新的模式,开拓更多品牌课程、研究合作和交流项目,并遵循发展策略,逐步推展相关工作。配合北部都会区“产业带动,基建先行”的概念,专上教育院校在区内将主要以自资模式发展,与区内产业深化合作,培养人才,增强香港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