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内容

教大幼教硕士精准定位 IECE聚焦融合教育 CFE拆解香港家庭特质

撰文: 王玥晨
出版:更新:

香港教育大学作为本地教师教育的领航者,其幼儿教育学系(教大幼教)一直致力培育专业幼儿教育人才。近年,随着社会对幼儿融合教育的重视不断提升,学前教育工作者在照顾幼儿的多样性及不同需要方面面对更高的专业要求,同时家长对专业支援的期望亦持续上升。为回应此趋势,教大幼教开办了两大皇牌硕士课程——“幼儿融合教育文学硕士 MA(IECE)”及“儿童与家庭教育文学硕士 MA(CFE)”。两个课程各具专业焦点,分别回应教育及家庭支援领域专业人才的不同需要。

面对两种发展机遇,到底在职教师、社工或有志转型的专业人士应如何作出适切的规划?两位课程主任彭晓君博士及陶思思博士,将为大家深入剖析课程特色与职涯出路。

“幼儿融合教育文学硕士 MA(IECE)”课程主任彭晓君博士。

“幼儿融合教育文学硕士 MA(IECE)”

MA(IECE)属香港首个结合0-8岁幼儿教育和融合教育的硕士课程

面对有潜在发展困难或特殊学习需要的幼儿及非华语幼儿人数上升,以及这些幼儿由幼稚园高班升小一的转变,本地教育界正需要多元创新,以回应教育的新挑战。彭晓君博士指出,MA(IECE)是香港首个结合0-8岁幼儿教育和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以普通话授课的文学硕士课程。学系推出这个课程展现前瞻视野与教育使命,积极回应社会对幼儿融合教育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

特色一:聚焦0-8岁黄金期 支援幼小衔接发展

坊间课程多以3岁为起点,而MA(IECE)则涵盖0-8岁的完整发展阶段。彭博士指出:“这段时期是幼儿成长的黄金阶段,本课程横跨学前与初小教育,正回应香港家长最关注的‘幼小衔接’需要,并协助教师掌握支援幼儿顺利过渡的专业知识与策略。”课程同时紧贴全球融合教育的趋势,贯通幼儿与初小教育层面,展现其清晰而独特的定位。

特色二:跨学系合作 建构尊重与共融并重的幼儿教育环境

课程由“幼儿教育学系”与“特殊教育与辅导学系”联合开办。彭博士形容这是“强强联手”的最佳例子:“前者专长于幼儿发展、家校合作、课程设计与教学法;后者则具备融合教育、语言障碍及情绪行为支援的专业经验。”这种跨学系合作使学生能从多角度理解和实践幼儿融合教育的理念,学习如何在课室中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参与、尊重与投入,让有不同能力、背景与需要的幼儿都能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课程结合理论与实践,培育具备专业敏感度与包容视野的教育工作者。

特色三:普通话授课 拓展融合教育专业协作

课程以普通话授课并辅以英语,装备教师以普通话进行专业教学与跨区交流的能力。彭博士指出:“教师能以普通话进行专业交流,有助他们更好的掌握华语地区的幼儿融合教育发展趋势。”课程安排让毕业生既能服务本地华语家庭,亦具备跨区协作与交流的优势,可参与内地幼儿教育的合作与专业发展项目,在幼儿融合教育与专业培训方面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彭晓君博士指出,这是香港首个结合0-8岁幼儿教育和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以普通话授课的文学硕士课程,具有前瞻性。

知识与实践并重 双轨选项灵活规划职涯

课程设有“论文选项”及“专修科目选项”两个修读方向,让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学术兴趣及专业发展目标,自主规划学习路径。此设计既满足有志于进一步研究的学生需要,也支援希望深化专业知识、拓展事业发展的教育工作者,为不同阶段的职涯规划提供更大灵活性。

彭博士指出,课程特别适合已修读教育、心理学或其他相关学科的毕业生,以及现职或有志投身幼儿融合教育的专业人员,包括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非政府机构人员及政府部门相关人员。课程能协助学员提升在幼儿融合教育领域的专业能力,并拓展事业发展空间。

“儿童与家庭教育文学硕士 MA(CFE)”课程主任陶思思博士。

“儿童与家庭教育文学硕士 MA(CFE)”

MA(CFE)跳出儿童心理 深入“家庭系统”解构教养压力

“赢在起跑线”、“怪兽家长”……香港的家庭教育压力冠绝全球。MA(CFE)课程则另辟蹊径,不只关注儿童,更以“家庭”为核心,从根源处理问题。陶思思博士指出,这个课程在2015年推出时,是全港首个与家庭及幼儿教育相关的硕士课程。

特色一:拆解“怪兽家长”现象 强调“家庭为单位”

MA(CFE)课程如何应对“怪兽家长”?陶博士表示:“课程会先和学生讨论这些现象,例如‘Parental Control’(家长过度控制),然后引用国际数据,分析为何这在东亚地区的文化(如香港)特别强烈。”她强调,课程最特别的地方,是以“家庭为单位”。“如果只关注小朋友的心理辅导,他回到家,问题可能依然存在。所以,家长也需要同时支援。”陶博士形容这是一个更“根本”的优势,希望同时帮助家长和孩子。

特色二:英语授课 接轨国际研究与多元文化

与MA(IECE)课程不同,MA(CFE)课程以英语授课。陶博士解释了背后的考量:“第一,课程会引用大量最新的学术资源和实证数据,当中不少为英文资料;第二,家庭研究(Family Studies)是与文化相关的,我们的学生来自本地、内地及东南亚,英语课堂能促进多元背景的讨论,扩阔学生视野;第三,这有助毕业生未来在国际学校等机构发展。”

陶博士表示课程欢迎教育工作者、社工、家庭服务者,甚至没有教育背景的家长报读。

从实习到研究 培育新世代家庭专家

MA(CFE)课程同样重视实践,设有“实习组”和“论文组”。陶博士指出,“实习组”学生会有42小时实习,由业界资深家庭支援工作者担任导师。“学生会在监督指导下,亲自设计和带领家长活动,例如‘如何管理小朋友的手机使用’工作坊,或‘亲子运动会’。”

谁适合报读?课程欢迎教育工作者、社工、家庭服务者。陶博士特别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也欢迎一些本身没有教育背景的家长。有些新手父母或准父母想学习如何成为更好的家长,也会来报读。”面试时,我们著重申请者对儿童家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至于毕业出路,除了传统的学校和NGO,陶博士观察到新兴趋势:“有毕业生会自己开办短期课程,担任‘家长教练’(Parent Coaching)或家庭顾问;也有人开设Vlog或Blog,打造亲子KOL的角色,并在社交媒体上发挥影响力。”

总括而言,教大幼教这两大皇牌硕士课程为本地教育界提供了清晰的进修路径。“幼儿融合教育文学硕士 MA(IECE)”可谓“对内”,专为应对课堂挑战而设,其核心是精准应对0-8岁学童的SEN支援及“幼小衔接”难题。而“儿童与家庭教育文学硕士 MA(CFE)”则“对外”,跳出课室框架,专注于“家庭系统”,深入分析香港独特的教养压力与亲职教育。前者旨在培育融合教育的实践者与领导者;后者则培育家庭辅导与家长教育的专家。

香港的幼儿教育及家庭支援正需要更多专才。想成为引领教育业界改变的力量?立即把握进修良机,到教大幼教的网站查询课程详情,为自己及下一代的未来增值。

幼儿融合教育文学硕士
查询电话:(852) 2948 8927
电邮:maiece@eduhk.hk
课程详情︰www.eduhk.hk/maiece

儿童与家庭教育文学硕士
查询电话:(852) 2948 7117
电邮:macfe@eduhk.hk
课程详情︰www.eduhk.hk/eceprog/macfe

(资料由客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