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明|打理周大福创建17年 综合型企业不滞后 弃港口拓金融

撰文: 黄文琪
出版:更新:

郑氏家族第三代、郑家纯次子郑志明早于2008年入职周大福创建(0659),“打理”这间综合型企业已有17年,从摒弃港口业务,到深耕基建、发展金融,打造了不一样的综合型王国。

去年“坐正”的郑志明,现任周大福创建执行董事兼集团联席行政总裁,他接受《香港01》访问时表示,集团会继续加大基建、物流,同时发展金融领域。郑志明强调长线投资、多元化布局以及拥抱内地发展机遇三大方针,以不断求变,适应时代发展。

郑志明表示,周大福创建会继续加大基建、物流,同时发展金融领域。(廖雁雄摄)

周大福创建合营公司中铁联集近日首次参展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郑志明也以中铁联集副董事长身份出席开幕礼,就中铁联集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和未来计划,同与会者交流,同场还有NVIDIA创办人黄仁勋等。

此外,已入股盈立证券母企的周大福创建最近又收购了财富管理公司晋羚65%股权,拓展财富管理领域,进一步拓展多元化投资方案。郑志明麾下的周大福创建一连串举措可谓是“动作”多多。

周大福创建旗下首参与“链博会”,郑志明与黄仁勋隔空同场。(周大福创建提供)

基建物流深耕内地市场 数据中心与仓储成新焦点

基建物流是周大福创建的根基,郑志明表示,周大福企业早在2009年便开始投资中铁联集,占股36%,并已建成13个中心站,形成庞大的物流网络。公司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首批相关企业之一,能够参与国家大型基建政策是荣幸,而中国拥有庞大的制造业资源和加工链,物流环节至关重要,“无论海运、陆路或铁路,都系推动全球贸易发展的关键。”

郑志明认为,物流链需多元化,会增加铁路投资,集团将以中铁联集为基础,物色更多铁路相关投资机会,可能与现有股东或其他合作伙伴共同推进。

随著时代变迁,周大福创建的投资策略在不断调整。(廖雁雄摄)

随著时代变迁,周大福创建的投资策略也在不断调整。郑志明坦言,传统基建如污水处理、电厂、高速公路等领域仍在投资范围内,但必须顺应“数据主导的世界”进行改革,“唔系话要超前部署,但唔可以滞后。”

现时周大福创建加强了内地投资,组建了数据中心团队,并加大在消费领域的布局,例如仓储设施。他解释,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消费市场规模将持续壮大,“无论高端、中端或低端消费如何内部转移,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销售,货物都需要仓库存储。”

对于地缘政治的复杂性,郑志明认为贸易仍是必需品,长线投资可实验最大价值。他表示,香港在数据中心和物流方面具有潜力,但成本较高,公司会综合考虑香港、内地及海外的投资机会。

周大福创建最新收购了财富管理公司晋羚65%股权,拓展金融领域。(图中为郑志明,周大福创建提供)

金融领域完成布局 周企系内合作“双向”

周大福创建作为一间综合型企业,除了基建、物流,还通过收购项目进军金融领域,包括2019年收购富通保险(现称“周大福人寿”),最新收购了财富管理公司晋羚65%股权。郑志明指出,目前已具备保险、证券交易、投行和财富管理等条件,完成了基本布局。

他解释,周创的独特优势是作为周大福企业系内一员,有庞大的产业生态圈,“我哋有周大福珠宝、港怡医院、启德体育园、Rosewood酒店、教育等资源。我唔只帮你(客户)赚钱,仲可以提供其他体验,咁系咪大大提升了我哋嘅价值?”

被问及会集中何领域合作,郑志明直言“全部都做”,会视乎客户需求,提供多元化体验,而非仅限於单一的金融服务,“要与时并进,跟住客户需求去变。”

郑志明强调,周创与周企的协同效应是双向的,“冇话边个benefit(受惠)边个,只要做多啲生意就得,就系咁简单”,但他也承认,集团板块和资源整合需要时间,且金融业高度依赖人才,将著重于壮大人手,寻找合适的人才,并考虑将不同的项目进行“中心化”整合,在周大福品牌下统一运作。

郑志明表示,周创的独特优势是作为周大福企业系内一员,有庞大的产业生态圈。(廖雁雄摄)

未来投资不排除新领域 “做生意一定要睇回报”

郑志明表示,周大福创建在过去两三年业务板块已有所转变,摒弃了港口业务,未来将继续专注于数据中心、物流和金融三大板块的发展,但不排除因应机遇涉及其他领域。

不过,他笑称,对于一些新领域,例如AI是“一头雾水”,投资的可能性较小,而且不会作为主营业务,“始终做生意,你唔可以乜嘢都做。你要做自己擅长同识嘅,我唔会去做一啲我唔识嘅嘢,或者将来根本无法去理解嘅嘢。”

对于周大福创建未来的投资方向,郑志明指,“做生意一定要睇回报,当然高回报就高风险”,所以要与公司策略及长远发展契合,强调会保持对市场机遇的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