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低迷、电商攻港 IKEA迎结构性挑战 打出“始祖级”价格战
香港经济正面临结构性转型,楼市低迷、消费降级,加上跨境电商激烈竞争,本地零售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价格战。然而,很少有人知道,IKEA宜家家居其实是这场价格战的“始祖级”玩家。
今年适逢IKEA进驻香港50周年,掌管港澳台三地市场、IKEA宜家家居北亚区董事总经理李超诚接受《香港01》访问,首度深入剖析品牌如何以“低价创造无价”策略,持续成长半世纪。他坦言香港市场正面临结构性挑战,正采取开源节流策略。
IKEA宜家家居不知不觉陪伴香港人已有50年,“低价创造无价”这句广告词我们时常见到,也会对此不以为然,但其实对于IKEA而言,这句不是广告,而是一个承诺。集团北亚区董事总经理李超诚接受访问时,随手翻开1997年的产品目录见证惊人对比——“一张扶手椅当年系1600元,而家系699元,(我哋)唔系讲通胀(加价),系抗通胀(减价)!”
价格战始祖无惧电商攻港 103件产品降价20%
尽管现时本港经济挑战重重,内有消费降级,外有电商攻港,本地各行各业都无可避免打起了价格战,但原来IKEA宜家家居才是价格战的始祖。
李超诚透露,今年IKEA香港整体货品价格同比下调3%,此外每年1月及8月都会推出“New Low Price”(新低价计划),而在今年8月的“再创低价”的活动中103件产品平均降价达20%,且承诺此价格将维持三至五年,“我哋唔系话将啲卖唔出嘅产品减价出售,而系一啲热门产品降价”,例如最受港人欢迎的FRAKTA蓝袋,去年在港卖出60万个,即平均每分钟就卖出一个,价格已经由9元降至5元。
如何实现持续降价?李超诚透露,关键在于产品设计的革命性思维,透过产品设计革新、包装优化和供应链管理,从根本降低经营成本,他以卷装地毡为例,“卷起后货柜能放十张而非五张,运费分摊就减半。”
他又指,103件产品都是家品为主,“你可能几年先买一张梳化,但会每几个月买一个收纳盒”,因此降价策略集中在家居小物,让更多消费者能持续受惠。
港经济结构性转变 家私、家品双冲击
事关本港经济不景气,顾客对价格敏感度更高,尤其是IKEA香港目前七成产品是家品、三成是家私,李超诚指,家品销售受到消费下行影响,家私销售则受累楼市低迷,“当你冇信心嘅时候,就会more cautious(更谨慎)”,就连IKEA餐厅生意也有轻微下跌。
他承认香港经济环境对业务造成的冲击,“香港真系比较challenging(挑战性),呢个系一个调整期,唔系讲紧金融风暴三个月后会rebound(反弹),而系结构性转变。”
IKEA采取开源节流策略 一度冻结人手
面对市场逆风,李超诚指,IKEA要开源节流,“今年员工数目相对地有减少,因为我哋freeze headcount(冻结人手)”,今年上半年一度冻结人手,不过现时已根据业务需要逐步重新恢复招聘。
同时集团积极与业主重新商讨租金,“以前好少人肯同你倾,而家大部分发展商都愿意倾下”,李超诚虽未直言租金下调幅度,但表示“有一个唔错嘅结果”,因此不会有缩减店舖的计划,但开店与否则要视乎市场的需求,又指目前香港线上销售占比约20%,低于全球平均的25%,仍有增长空间,品牌亦会推出独特的线上促销活动,例如在恶劣天气下提供折扣。
可能以前躺著都赚钱,咁而家你要谂清楚,究竟你一分一毫应该点样赚?
尽管挑战重重,李超诚对香港前景仍抱持信心,强调IKEA坚持长远投资,“我哋系想做长远生意,唔系烧钱落嚟,唔成功就走”。这种扎根香港半世纪的坚持,在经济逆风中更显珍贵。
IKEA香港要实现“开源节流”除了产品革新、调整人力资源外,前线同事也要更主动,“我哋会add on selling(附加销售),但唔会好似出面家私店咁大压力,如果你买张梳化,会问需唔需要坐垫。”
李超诚指,IKEA的服务哲学是有限度的主动,在保持顾客自主体验的同时,适时提供协助,“其实我觉得都系一个动力,可能以前躺著都可以赚钱,咁而家你要谂清楚,究竟你一分一毫应该点样赚?”
港澳台三地比较 台湾市场成“黑马”
对于网传IKEA设“梳化专员”坐5分钟即被赶走,李超诚回应,部分情况确实影响了产品展示效果,但他强调公司立场并非驱赶顾客,仍然愿意提供自由、舒适的购物环境给予顾客。
此外,掌管港、澳、台三地市场的李超诚表示,相较港澳市场的表现平平,台湾市场仍保持单位数增长,他用三个词形容台湾“Unique(独特的)、Potential(具潜力的)、Growth(增长空间)”,认为台湾市场庞大,未来三年计划新增4至5门市。这一增长策略与香港的“开源节流”形成对比,突显IKEA针对不同市场的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