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RIT重生一条裤卖千二蚊 时装OG打救昔日潮牌 克服两大忧虑
昔日潮牌ESPRIT,在2020年黯然退出本港市场,成为许多人心中的时代记忆。然而,五年后的今天,这个名字再度掀起波澜——ESPRIT即将强势回归!
这一次,背后推手不是大财团,而是一位“有心人”,他就是陈维明──另一时装品牌2%创办人,押上八位数积蓄“All in”,经过18个月的磨合,终于取得ESPRIT为期五年的香港独家经营权,将ESPRIT带回铜锣湾。外界对ESPRIT的“新生”都很好奇,陈维明接受《香港01》访问,为大家揭开ESPRIT重生的内幕故事。
在讲ESPRIT之前,要先从陈维明的经历讲起,在香港时装行业打拼逾30年,年轻时他曾创立时装品牌“2%”,全盛时期拥有超过300间分店,后来更获得私募基金青睐,惟在与私募基金的合作中,出现战略分歧,于是他将股份全数转让予私募基金。
陈维明回忆道:“第一个分歧系电商发展,当时开始有天猫,我哋要决定系将资金投入线上定系实体店,咁我个年代始终认为买衫一定要摸到实物;第二个分歧系韩流冲击,但我(穿著)一个日系风格嘅人,对呢个趋势持保留态度;第三个分歧系中国市场扩张,当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系内地开店,我对这个策略有所顾虑。”
这些分歧在今日看来仍意味深长,他坦言:“当有咁多分歧,做每一件事都要投票,就好辛苦!”这种经营理念的差异,最终促使他作出了出售的决定。
昔日三大分歧变三大策略 ESPRIT首年开两店
如今,重新执掌时装品牌ESPRIT,当年的三个“分歧”是否改变?陈维明表示,在电商方面,现时ESPRIT会有自己的线上平台,“唔用现成template(样本),要做出自己嘅感觉。”
品牌设计方面,ESPRIT所有货品均为全新设计,融合韩式剪裁与法式面料,“韩国衫嘅料唔系最好嘅,佢系平兼快、靓、正,而法式主要系面料同埋细节。如果我将呢两样嘢合埋一齐,咁就会系一个成功!”他解释,因为20岁至30岁的人追求韩式,30岁至45岁追求细节和面料,所以ESPRIT目标客群是20岁至40岁的客人。
但在中国市场策略上,陈维明则未有太大调整,他指:“而家ESPRIT会先做好香港,第一年在铜锣湾和尖沙咀开设两家旗舰店,再加4家pop-up shop(快闪店)和线上平台,第三年先考虑日本、台湾同韩国,中国市场会摆最后,而且主要做线上。”
卫衣嗌价近千元 坦言“今次啲嘢有啲贵”
尽管陈维明将一切功夫做足,押上八位数积蓄的他更扬言能在四个月内回本,看似信心满满,但其实内心仍有两大忧虑,“我最担心系而家消费者𠮶个意识形态嘅改变,新一代可能佢再唔著重牌子,或者唔识ESPRIT呢个品牌。”这种消费心态的转变,成为他重塑经典品牌面临的最大挑战,陈维明坦言并不想“只卖情怀”。
因此,他亲自带领团队前往韩国圣水洞考察,务求将“将圣水洞感觉搬过嚟”,ESPRIT首间门店设有“Slow Coffee Cup”咖啡区,并请来四届拉花冠军坐镇,“我哋想做到极致,你入嚟买衫、饮咖啡,挑剔唔到我任何嘢!”
另一忧虑就是——定价,在快时尚与性价比主导的市场中,如何让消费者认可其价值,成为“潮牌”必须解决的难题,他坦言“今次啲嘢有啲贵。”
“我哋一件卫衣嗌价近1000蚊,一条裤1200蚊,好多人话点解咁贵?就真系做15条,所以系限量,唔会撞衫!”陈维明为了解决高定价带来的门槛问题,巧妙地采取阶梯式定价策略,既保持了品牌的高端定位,又为更多消费者提供了参与品牌复兴的机会,笑指︰“我哋一件T恤起跳价系490蚊,希望大家都可以有机会帮衬吓!”
从昔日与资本分道扬镳,到如今重振ESPRIT,陈维明正用匠心精神回应这个不再迷信Logo的时代。ESPRIT的故事才刚开始,大众是否买单?答案留待市场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