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专家列6种日用品易令你花冤枉钱:改变这些习惯至少年悭数万
在高通胀与生活成本压力下,如何精打细算成为许多人关注的问题。
根据外媒报道,美国心理健康平台LifeStance调查,高达83%的美国人因通膨、物价与经济衰退担忧而感受到更大财务压力。
对此,理财专家穆森(Melanie Musson)指出,若想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关键并非一直压缩生活品质,而是辨识:
哪些东西值得花钱、哪些商品不需要买贵。
这些东西便宜货与名牌货其实一模一样 点图放大看看穆森的建议:
穆森也点名6种日常用品,其实平价选择往往更聪明,民众若能改变消费习惯,每年至少能省下数千美元(以5000美元为例,约等于38876港元)。
1、太阳眼镜
美国眼科学会指出,只要镜片具备“100% UV 防护”标示,即便是药妆店贩售的数十美元款式,也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眼睛。
穆森认为,有些墨镜虽标榜设计感,却忽略最基本的功能,若真的想买特定品牌,则建议选择像Costco这类通路,因为可能同样的墨镜,在百货公司要价500美元(约3887港元),但在Costco只需159.99美元(约1243港元)即可入手。
2、小包装厨房常备品
许多厨房常备品若只购买小包装,看似便宜却往往不划算。例如烘焙香料“香草精”,在Costco购买16盎司只要14美元(约108港元,即1盎司约6.8港元),但在沃尔玛(Walmart)商场,1盎司就要近5美元(约38港元),长期下来价差惊人。
3、药品
除了食材与配件,药品更是消费陷阱之一。许多消费者习惯买知名药厂的止痛药或感冒药,但事实上,品牌药与学名药成分、剂量几乎完全相同,差别只在包装与广告。一般学名药的价格常仅为品牌药的一半,却同样有效。
4、季节性装饰品
季节性装饰品也是“钱坑”,无论是万圣节南瓜、圣诞或新年挂饰等,都会在过季后大打折,若选在节庆期间购买经常要多花上不少钱。
因此,穆森建议消费者不妨直接到折扣店、二手店或仓储包装店寻宝,挑选耐用、经典的装饰物件才能真正省钱。
【延伸阅读】理财|美媒揭“白手兴家百万富翁4个共同习惯” 93%的人做不到(点图放大阅读):
5、美妆品、生活用品
穆森提醒,知名品牌常拥有华丽的包装与行销资源,但消费者千万别被“品牌迷思”绑架,因为无论是化妆品或日常生活用品,许多平价品牌其实出自同一条生产线,品质、规格与知名品牌几乎一致,差别只在外观包装。
6、瓶装水
购买瓶装水是最典型的浪费行为。
穆森指出,美国大多数城市的自来水均符合安全标准,若再搭配滤水壶或滤水器,口感与便利性皆可提升,且使用可重复利用的水瓶,不仅能长期省钱,还能减少塑胶垃圾、兼顾环保。
穆森强调,理财的关键在于明白多花钱不一定能买到品质更好的产品,反而可能让荷包大失血,学会区分“必要的投资”与“被包装的消费陷阱”,才是面对经济不确定性时最实际的理财智慧。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
延伸阅读:
比皮肉钱更好赚?21岁樱花妹专挑老人下手 2年捞金逾2千万元
不花大钱也能升等头等舱?旅游达人曝4大关键技巧 网惊:长知识了
【本文获“联合新闻网”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