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成立80年 世界争议不断 成立初心还在吗?

撰文: 联合早报
出版:更新:

80年前,承载维护和平使命的联合国在二战后诞生;80年后,世界各地依然战火不断,联合国也因在重大危机前反应迟缓而备受质疑。过去一周的联合国大会上,多个成员国相继承认巴勒斯坦国,凸显联合国作为国际合作平台的重要地位。但如何在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中继续发挥作用,是这个步入耄耋之年的多边组织须深切思考的问题。

“联合国并非一个完美的组织,但我们需要它。”2012年,第七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Kofi Annan)接受媒体访问时,如此形容这个多年来备受批评,却始终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多边组织。

联合国在二战硝烟熄灭后正式成立。1945年10月24日,即二战结束不到两个月,由50国代表签署的《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明确列出联合国的宗旨,包括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重申对基本人权的信念、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生活水平等。

然而,从只有51个成员扩展到今天的193个成员,成立80年的联合国如今面对的,依然是持续动荡的世界。从欧洲到中东,从非洲到亚洲,冲突与分裂接连不断,气候危机与贫富鸿沟加剧了联合国面对的挑战,而资金短缺问题更让联合国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译川普)周二(9月23日)在联大发表演讲时,批评联合国对全球战争袖手旁观,甚至还质问:“联合国存在的目的是甚么?它甚至远未发挥应有的潜力。”

特朗普9月2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演说时,批评欧洲、讥讽联合国、中印俄。(Reuters)

长期研究联合国的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政治学系校长荣誉教授韦斯(Thomas G. Weiss)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联合国宪章》开篇的首要宗旨便是‘使后代免受战争的祸害’。然而,环顾当今世界,不得不承认这一目标未能实现。”

国际危机组织专研联合国的高级分析员福蒂(Daniel Forti)则告诉《联合早报》,自1945年以来,联合国经历过高潮与低谷,但此刻,它正处于“自由落体”(freefall)状态。

福蒂说:“与冷战后时期相比,联合国在和平与安全领域的影响力已显著下降……过去10年,世界大国之间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分歧削弱了安全理事会的作用。联合国也面临巨大的财政危机,这将迫使它在全球的运作上做出艰难抉择。”

联合国的困境,根源在于它的结构性缺陷:无法执行自己的决议,因为它既没有常备军,也缺乏独立的执行机制,联合国决议虽象征国际共识,却缺乏落实的强制力,无法强制各国必须遵守。

五常握有否决权 长期钳制安理会

理论上,联合国安理会拥有最强大的权力,可依《宪章》第七章授权实施制裁或进行军事干预,但在现实中,这一权力长期被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和中国这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所钳制。

安理会的否决权是美英和苏联领袖在联合国成立前提出的,目的是确保常任理事国的利益得到保护,而超级大国也乐于频繁行使这一特权。

2025年9月19日,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投票否决永久解除向伊朗实施制裁的决议。(Reuters)

联合国创立初期,苏联尤其积极使用否决权,1946年就针对一项有关英法从黎巴嫩和叙利亚撤军的决议案首次动用否决权。实际上,安理会的前50次否决权均由苏联行使。

到了1970年代,美国也开始效仿,对谴责以色列和南非的决议行使否决权。加沙战事爆发近两年来,美国六次在安理会行使否决权,导致要求加沙立即无条件实现永久停火的决议案一直无法通过。

2025年9月18日,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就要求加沙停火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时,美国中东问题副特使奥塔格斯(Morgan Ortagus)投下否决票。(UN_News_Centre)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非常驻研究员范明秋(Minh-Thu Pham)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联合国代表着全世界所有国家,以及它们带到谈判桌上的迥异立场,有鉴于此,它显然是一个笨重而不完美的解决机制。许多人看到苏丹、加沙和乌克兰等冲突时,都会质疑联合国为何未能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但这是极其艰难的外交过程。”

范明秋曾担任安南的顾问。她说:“我们急须通过谈判,为过长的持续冲突名单找到解决方案。而在这方面,没有任何机构比联合国更具优势。”

一些国家赖账不贡献 联合国缺钱被迫裁员砍援助

不过,联合国当前最大的挑战,无疑是资金短缺对其运作的掣肘。

福蒂指出,联合国改革的当务之急,正是应对席卷整个组织的巨大财政危机。“华盛顿对联合国实施的预算削减,加上多年积累的资金流动短缺,使得联合国不得不展开大规模的成本削减行动。”

联合国的经费主要靠成员国缴纳的会费和自愿捐款,但过去七年,它一直面临现金流危机,因为并非所有成员国都按时缴纳全额会费。

截至2025年9月15日,已全额缴纳2025年经常预算的国家有129个,64个国家尚未缴纳。

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是联合国会费的最大贡献国,每年承担约22%的常规开销。

2025年9月23日,美国纽约,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出席第80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不在图中)举行会面。(Reuters)

然而,今年1月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美国单在联合国常规预算与维和行动方面就拖欠超过3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美国承诺向联合国各机构和项目提供的数十亿美元自愿捐款。

福蒂说:“联合国缩小规模不可避免,意味着它提供的粮食援助将减少,疫苗接种活动将受限,其他诸多拯救生命的服务也会相应收缩。”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5月宣布名为“联合国80”(UN80)的改革进程,并承诺联合国秘书处将裁减约五分之一的员工。依赖美国资金的救援机构如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则会进行更大幅度削减。

2025年8月12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表示,缅甸若开邦中部地区无法负担基本粮食需求的家庭数量已达到令人担忧的水平。粮食计划署正在努力为最脆弱的家庭提供支持,但由于资金短缺,4月份被迫停止了对全国超过100万人的救生援助。 (X/ @WFP)

范明秋指出,联合国如今只能在“资源更少”的情况下做“更少的事”。“但通过减少不同联合国机构之间的职能重叠与授权重叠,并在采购、服务共享等领域推行合理改革,联合国实际上仍能实现真正的效率提升,让有限资源发挥更大作用。”

专家:避免世界大战重演 联合国重要作用不应忽视

走过80年风雨,联合国并非一无是处。范明秋说:“联合国已经取得一长串重大成就,却鲜少受到应有的关注。”

她举例,联合国与美国、苏联的合作消灭了在20世纪夺走3亿人性命的天花,协助避免一场如二战般的大规模冲突,并促成全球数十场较小冲突的终结。联合国的谈判促成《蒙特利尔议定书》,大幅减少破坏臭氧层的氯氟烃生产。联合国的卫生与人道主义项目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生命,并为深受饥荒、疾病和自然灾害折磨的家庭提供援助。

2024年10月11日,黎巴嫩,图为联合国临时维和部队战车行驶在以黎边境附近黎巴嫩一处村庄内。(Reuters)

在今年的年度报告中,古特雷斯也列举联合国仍发挥作用的领域。报告显示,在2024年,联合国共为逃离战争、饥荒和迫害的1亿3900万人提供援助与保护,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亿2300万人获得粮食和其他援助;它也协助解决影响超过40亿人的全球水危机。

此外,联合国为全世界45%的儿童提供疫苗,每年拯救300万生命。

在维持和平方面,联合国自成立以来发起至少72次维和行动,截至2024年仍有约6万7500名维和人员和文职人员在11个行动区域开展工作。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努力获得了国际认可,过去数十年,联合国及它的专门机构、基金、相关组织和工作人员共12次荣获享有盛誉的诺贝尔和平奖。其中,联合国难民署(UNHCR)更是在1954年和1981年两度获奖。

诺贝尔和平奖:图为2019年2月,联合国粮食计划在哥伦比亚建立的一个社区厨房。(Reuters)

在评价联合国的成就时,福蒂认为,联合国过去80年做出不少贡献:“与创立宗旨的核心相符,联合国始终是一个让大国能就国际事务低调沟通的平台,从而避免人类重回可能造成毁灭后果的世界大战。”

他认为,在当今支离破碎的全球格局中,联合国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为受冲突影响的国家承担了其他伙伴不愿介入的人道援助与维和任务。它还为各国提供沟通与表达立场的平台,即便是在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上亦是如此。”

韦斯则直言,联合国能够持续运作,本身就是一项重要成就。

他提醒世人不应忘记联合国成立的背景。“学者和决策者应该研究一下1942年至1945年间多边主义形成的根源,尤其要探究二战压力如何创造条件,克服各国不愿合作的倾向。这种认知在当今国际舞台上几乎已荡然无存。”

须改革和增强包容性 盼未来80年保持强大

本届联合国大会主席贝尔伯克(Annalena Baerbock)在高级别会议周开幕前夕,也强调联合国作为多边国际组织的重要性,但她同意联合国有必要做出改革,并增强包容性。

2025年1月12日,德国时任外交部长贝尔伯克(Annalena Baerbock)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德出席关于叙利亚问题的会议前,向媒体发表讲话。(Reuters)

贝尔伯克说,经历了80年的世界变迁后,现在是时候“让联合国适应和进化,以引领我们走向未来80年,并向80亿人证明这个组织为何依然重要”。

她强调:“我们的任务是确保联合国在未来80年保持强大。”

小型多边机制崛起 联合国逐渐被取代?

在当前全球格局不断分化的背景下,七国集团(G7)、二十国集团(G20)及金砖国家(BRICS)等小型多边机制正逐渐崛起。虽然这些集团缺乏授权来应对安全危机,但它们似乎正凭借成员的地缘政治影响力,逐渐在制定全球议程方面与联合国展开竞争。

G20和金砖国家等机制象征着国际社会正朝着更具包容性的国际秩序迈进,因为它们为一些新兴经济体提供了发声的平台,而这正是由列强主导的安理会多年改革始终未能实现的。即使无法填补安理会瘫痪造成的缺口,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可能挑战安理会的合法性,以及联合国在国际外交中的核心地位。

图为2019年6月28日,特朗普在日本大阪出席二十国集团峰会期间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握手。(Getty Images)

韦斯指出,联合国实施的是普遍会员制,这让它在讨论规范、原则与标准方面具有优势。然而,由于联合国的议程几乎包罗万象,实际执行时往往捉襟见肘。

韦斯说:“相较之下,那些不包含弱小国家的较小团体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一旦作出决定,它们就能立即行动。联合国既缺乏资源,也缺乏人力来履行日益扩大的授权任务。”

范明秋认为,区域组织崛起其实是积极的发展。她说:“从美洲国家组织、(发展中国家组成的)77国集团,到欧盟和金砖国家,我们看到一些志同道合的国家联盟,正通过各种方式推动它们在经济、社会和安全领域的共同利益与价值观。这种对话与多边合作的精神,与支撑联合国运作的多边主义精神是一致的。”

2025年7月6日,金砖国家(BRICS)成员国的领导人或代表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出朗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开幕式。(Reuters)

她指出,在当今由区域和全球机构与伙伴关系交织而成的复杂格局中,各方的角色与责任有时会产生摩擦,但这在某些情况下反而能让联合国更容易达成共识。“举例来说,当非洲联盟或77国集团这样的组织能够在某一议题上达成一致并形成共同立场时,往往能大大促进联合国在纽约最终敲定协议。”

区域集团行动敏捷灵活 未来可能与联合国互补

福蒂则认为,联合国在全球的广泛角色,是任何区域或小型多边组织无法取代的。

他说:“在联合国成员国分歧严重的时刻,区域集团和较小规模的多边组织显得更加重要。无论是基于地理、经济还是意识形态利益,这些集团都能以比联合国更敏捷、更灵活的方式,帮助各国围绕共同优先事项展开合作。”

2025年9月26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第80届联合国大会(UNGA)上发表讲话前,多国代表团集体离场。(Reuters)

不过福蒂指出,与其关注区域组织能否取代联合国,不如说它们在未来更可能发挥互补作用。他说:“要实现有效的多边应对,需要的是不同集团之间更紧密的协调,而非零和式的竞争。”

本文获《联合早报》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