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日|日语培训机构疑成“假留学生”温床 业者:3分1有中国资本
随着在日外国人数量激增,日语教育需求持续高涨。然而作为承接这一需求的核心力量,日语培训机构却被指存在接收“假留学生”、教学品质不高等问题。对此,日本政府推出政策强化机构认定标准,推行日语教师国家资格考试,但对于日语培训机构来说,其最大的问题在于经营基础不稳定。
文:姬田小夏(亚洲商业论坛主办人,著有《Inbound入境旅游观光的陷阱》、《孟加拉国的成长企业》、《后疫情时代与中国的世界观》等)
日语培训机构认定新规
据日本出入国在留管理厅资料,截至2024年底,在日外国留学生已达40万人。前任岸田文雄内阁曾在2023年3月提出,力争在接下来的10年之内使留学生人数达到40万人。结果两年不到,这个目标就已经实现了。这数字中也包括那些考进日本的大学院校或专门学校上学,进而入职日本公司为目标的在日语培训机构就读的留学生。目前,经日本法务省认定的日语培训机构(即“告示校”)约有870所,是10年前的两倍多。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有声音指出,以学日语之名却行打工之实的“假留学生”不在少数。事实上,不少日语培训机构多次出现学籍管理松懈、入学审查不严谨等情况。日本文部科学省也在其官网上警示称:
(部分机构)存在‘日语执教人员不具备足够的知识与技能’‘在硬体设施不充足的情况下超额招生’等乱象。
为解决这个问题,2024年4月,《日语教育机构认定法》实施。自此,文部科学省取代文化厅,成为日语教育培训机构的主管部门,并承担此前由法务省负责的认定审查工作。审查项目进一步细化,包括:根据就业或升学导向等学习需求的课程编织,配备所需教职人员、硬体设施,具备机构运营的财务基础,招生时支付给协力厂商的仲介费用合理,以及办学者需有对日语教育的知识且具备相应的经营知识和社会信誉等。
现有“告示校”须在2029年3月底前完成资质重审,否则将被取消招收留学生的资格。截至2025年3月底,已有120所机构(包括新设机构)申请,其中41所已获得认定。
与此同时,日语教师若想在认定校工作,就必须取得新设的“注册日语教师”国家资格。此前,日语教师资格不属于日本国家职业资格。若想当日语教师,须满足以下任意一项即可任教,或完成“日语教师培训讲座”(要求具有四年制大学以上学历),或通过“日语教育能力检定考试”,或在大学期间修习过日语教育课程。在2024年11月首次实施的注册日语教师资格考试中,约1.8万人参加了考试,其中1.1万人合格。
【延伸阅读】中国28岁留学生“嫖16岁日本女高中生”被捕 解释:为了学日语(点图放大浏览):
政府主导的扩招政策
日本首个留学生政策是1983年时任首相中曾根康弘提出的“10万留学生计划”。当时在日留学生仅约1万人。该计划旨在透过增加“亲日派”“知日派”,为开发中国家培养人才作贡献,同时提升日本在国际社会的存在感。
日本政府简化了签证发放手续,透过放宽打工限制、推进日语教育等举措积极吸引自费留学生。这导致接收以工作为目的的留学生的营利性日语培训机构泛滥。这一乱象的背后是泡沫经济时期日本社会劳动力不足,人才需求大。“假留学生”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增多的。
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政府引入日语培训机构认定制度,并从严审查留学签证。一轮措施推出,入学人数骤减,部份学校被迫关停。2003年,“10万留学生计划”启动20年之际,在日外国留学生总数达到了10万人。其中,中国籍留学生约7万人。时至今日,中国始终是日本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
2008年,日本政府在低生育率、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为接受更多优秀人才,制定了“30万留学生计划”,日语培训机构的数量随之再度成长。留学签证发放标准放宽,以工作为目的的“假留学生”问题再次引发关注。
中国资本入场
为保障稳定、持续的学习环境,自20世纪90年代起,日语培训机构的认定条件之一是原则上校址与校舍须为自有而非租赁。
这项规定推出之后,有的机构经营者退出了日语培训行业。一名熟悉当时情况的前日语培训机构管理人士说:
这一局面引发了中国资本收购潮。‘自有’对机构经营者而言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相反,对擅长不动产投资的中国资本而言是一个可期的商机。
随着采访的深入,笔者确实也发现日本国内日语培训机构中不乏中国资本、韩国资本等的参与。有些机构的经营者本身就是在“10万留学生计划”初期以留学生身份来到日本的中国人和韩国人。日本培训行业里中国资本引人注目的一个原因或许在于中国留学生数量最多。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出现了留学生来源国多元化、中国留学生希望获取高学历等趋势变化,愈来愈多日语培训机构无法适应新的市场需求,由此“催生中国资本新一轮收购潮”。由于日本法务省不掌握有外资参与的学校数量,因此有中国资本参与的机构精确数量不得而知。上述的前日语培训机构管理人员称:
我们推测,‘告示校’中近3分之1有中国资本参与其中。
经营日语培训机构的另一个障碍是仲介费。一名外籍人才顾问称:“自东日本大地震及其次年为抗议日本政府对钓鱼台国有化的示威游行发生以来,出现了中国留学生招生难的局面,仲介费超过了学费的20%。”
日语培训机构招生通常依赖于与生源国教育机构合作或经生源国仲介机构介绍。若是后者,那么机构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仲介费支出。而且,为获取优秀生源,机构还得派相关人士实地考察或驻扎在当地。
【延伸阅读】在日本大阪遭男子当街掳走 中国少女离奇死亡 遗体验出两种物质(点图放大浏览):
长年从事日语教育的大东文化大学名誉教授田中宽老师在回顾招生困境时说:“(包括大东文化大学在内)日本部份大学为吸引留学生,曾在海外城市设立招生办事处并派日本员工常驻。由于投入产出不成比例,似乎多数大学已经放弃了这条路径。这么做收效并不理想。”
透过引入外资,日语培训机构能够充分利用外资在生源地的人脉资源,与仲介机构之间的语言壁垒也不复存在,再无派驻员工之需,从而削减了招生经费。
日语教师受冷遇
日语教师被认为是一份难以糊口的工作。笔者走访了东京一所以良心教育闻名的日语培训机构,看到那里的教师们整天忙于教学与教务,事无巨细:管理学生出勤,敦促学生端正上课态度,布置作业以确认学生理解程度,等等。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但低廉的课时费也在他们心中埋下了不满和不安的种子。
相比之下,东京都内某中资日语培训机构的教师坦言:
课时费比日资学校高,还不需要提交教案等,负担较轻。
尽管他们对教学体系和校舍卫生环境等方面有所担忧,但“对细节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据笔者调查,东京都日语培训机构付给教师的课时费行情约为1800日圆(约合92港元),而中资机构可达2000至3000日圆(约合102至153港元)。
森山大道先生曾就职于中国大型贸易公司,熟悉日中企业文化。他对日语教育行业颇有兴趣,指出:
日语培训机构的经营越是认真细致,成本就越高。部分中资机构正是因为大胆地省略了这些环节,才得以在业界生存下来的。
然而,效率优先难免引人担忧,这样做可能导致机构对学生多元化的需求指导不周,日常随访不细。
扭曲的日语教育
至今为止,日本政府推行留学生扩招政策,而作为接收主力,日语培训机构的发展始终滞后。能否杜绝“假留学生”、实现提高教育品质,关键要看在《日语教育机构认定法》之下有多少不良机构被淘汰。
仅此还不够。日本文部科学省已将全职教师的配备标准从“每60名学生配1名教师”提升至“每40名学生配1名教师”。随着在日外国人增加,日语教师需求成长,留住人才必须依靠稳定的雇用关系和良好的薪酬待遇。目前,日语培训机构教师大部份均为兼职,即便取得国家资格,若待遇仍维持现状,年轻的人才终将难以长留。
有观点认为教师薪酬低是机构方为减少仲介费等招生成本造成的经营压力而压低人力成本所致。《日语教育机构认定法》虽规定仲介费应合理,但未给出明确标准。
日本政府尽管提出了留学生扩招目标,却始终未将日语培训机构纳入补助范围。机构经营仅靠学费难以为继,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仲介费成本、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冲击。
日本文部科学省正努力构建相关机制,鼓励民间公司、地方政府、大学院校等向认定校进行教育投资。透过与企业、地方政府合作,让日语培训机构脆弱的经营基础变强变稳,进而改善教师待遇。产业界自身则透过“就业培训”“特定技能”等外籍人才制度,应对人手不足问题。唯有建成这样的环境,才能有助于培养出知日派与外籍人才。
【本文获“nippon.com”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