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女童日 | 六成童婚女孩失学失业陷社会边缘

撰文: 外部来稿(国际)
出版:更新:

每年10月11日为“国际女童日”,今年主题是“我是一名女孩,我带领变革:在危机前线的女孩”。在全球各地,越来越多的女孩勇敢地站出来,积极面对各种挑战。她们在社区中发起倡议,致力于消除性别不平等,并努力杜绝童婚等阻碍女孩发展的陋习与观念。然而,她们的声音常被忽视,行动未被重视。无数女孩仍然处于危机中,她们的需要和权利被搁置一旁。

撰文:国际培幼会总干事萧美娟博士

童婚女孩身陷跨代贫穷、性暴力危机

童婚为女孩带来不少祸害,必须尽快杜绝。国际培幼会最新发布的《2025年世界女孩状况报告》——《让我做个孩子,不要做妻子:女孩童婚经历》访问了来自15个国家的250多名女孩与年轻女性的真实童婚经历。

研究指出,童婚往往导致女孩过早辍学,严重阻碍她们的未来发展,超过三分之一(35%)的受访者在婚后中断学业,而高达63%的人未能就业、接受教育或技能培训,陷入长期的社会边缘化。此外,调查亦发现超过13%的受访者曾遭受暴力,但由于部分文化中谈及虐待仍被视为禁忌,这个数字恐怕只是冰山一角。

童婚逼使女孩成人母 早孕身心饱受摧残

我回忆起在孟加拉贫民窟里认识的海迪彻(Khadija),她就童婚的受害者。她在11岁年纪轻轻时,因家境贫困被父母安排嫁给一位素未谋面的男子,从此告别校园与童年。在13岁时,她更在身体尚未成熟的年纪怀孕并分娩。孩子出生后,她因缺乏护理与休养而日益虚弱,长期陷入体重过轻、呕吐与头晕的折磨之中。

童婚夺去海迪彻的未来,摧毁了她一生,她只希望女儿不会重蹈她的覆辙。

尽管海迪彻的梦已破碎,身心饱受摧残,她心中仍紧握一丝微光:“我希望女儿能够继续读书,追寻梦想,拥有美好的未来。”(国际培幼会提供)

贫困女孩险遭童婚 坚定求学逆转命运

今年再次探访孟加拉,我见证著教育成为女孩人生的转机,感到很鼓舞。在一个贫民窟社区,我认识了15岁的波尔莎(Borsha),她出生5个月时丧父,母亲只能当清洁工,每日只有约330达卡(约21港元)的微薄收入艰难撑起生活。

面对沉重的经济压力,波尔莎的邻居和亲戚纷纷劝说母亲安排她出嫁,以减轻家庭负担。幸好,她的母亲选择挺身而出,为女儿抵挡外界压力,坚定地支持她继续求学。波尔莎透过培幼会获得了奖学金与学习用品的援助,并得到捐助者鼓励,令她矢志追寻梦想。

如今,波尔莎是班上成绩名列前十的优秀学生。她坚定地与我分享她的梦想:“我想成为一位老师,帮助更多女孩坚持追梦,勇敢地向童婚说‘不’。”她的故事深刻印证了:只要有人愿意相信女孩的潜能,她们就能改写命运,照亮世界。

波尔莎的故事令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真正价值,是让女孩拥有选择与梦想的权利。(国际培幼会提供)

赋权青年宣扬童婚祸害 受助孩子长大后积极回馈社会

国际培幼会深信教育是终结童婚的根本。多年来,我们持续透过提供奖学金与学习援助,支持弱势女孩接受教育,远离危机。我们亦积极培育青少年领袖,让他们成为社区中的改变推动者。

在孟加拉,除了向当地政府提倡推动政策改革与监管机制,加强打击童婚行为,从制度层面筑起保护网,我们亦与家长紧密合作,成立“儿童保护委员会”,让父母成为守护孩子的第一道防线。现时,这个委员会成员多达3,500人,在委员会的持续推动下,成功促使一个地区的童婚率下降至百分之一,成果令人振奋,亦展现出社区凝聚力所能带来的深远改变。

相关筹款项目亦已在01心意上架

关于国际培幼会

国际培幼会于1937年成立,总部设于英国,是全球其中一个规模最大的国际儿童慈善机构。我们在全球超过80个国家工作,与儿童及女孩共同努力,致力创造一个平等世界。我们与儿童并肩,与他们应对成长路上的逆境与危机,从根源解决女童和弱势儿童面对的挑战和不平等。计划主要集中在儿童健康、教育、环境及生计方面,持久长远地改善孩子的生活素质。培幼会亦一直致力帮助更多女孩免受歧视,获得所需的教育、技能和支援。近年更积极开拓本地儿童及青年项目,致力提升本地儿童权益。

国际培幼会是一个独立的慈善机构,不涉及任何宗教、政治或政府背景。

有关国际培幼会资料,可浏览网页www.plan.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