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过度帮忙削弱孩子抗压力?精神科医生揭3大关键培养心理韧性

撰文: 阿言
出版:更新:

相信不少家长都听过,或是自己都有同样的想法,就是认为现在的孩子越来越“玻璃心”、抗压力低。不过,原来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也与家长的教育有密切关系。精神科医生Daniel Amen早前分享看法,教父母培养出有韧性和心灵强壮的孩子。

精神科医生Daniel Amen早前登上Podcast节目分享如何养出心理韧性强的孩子。他表示要培养强韧小孩,父母的第一步其实是要思考:我想成为一个怎样的父母?我想培养出怎样的孩子?

1. 用陪伴建立健康依附关系

Daniel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尽管他的妈妈在他成长期间提供爱与支持,但父亲长期缺席却在他的心中留下遗憾,令他明白陪伴对孩子来说很重要。他指最新的神经科学研究显示,亲子之间建立健康的依附关系,有助预防心理疾病,也令孩子更具韧性。

2. 让子女犯错并承担后果

父母要明白,要做到陪伴“连结”是很重要的,很多父母都误以为为子女处理好一切就是连结,但这样只会养出自以为是的孩子。他强调父母不能为孩子解决所有问题。孩子必须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犯错,并承担后果,这样才能学懂掌控自己的人生,并建立责任感。

他以女儿Chloe为例,之前女儿不愿做功课,妻子决定不再催促她,而是直接讲清楚后果,例如老师会生气、小息没有自由时间、甚至可能要留级等。最后Chloe收拾心情后,便乖乖完成作业。

这样是在教子女:“我为自己人生负责;有后果我会承担。”只要父母愿意放手让子女承担后果,他们会逐渐变得独立、有责任感,慢慢地就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

要培养强韧小孩,父母的第一步其实是要思考:我想成为一个怎样的父母?我想培养出怎样的孩子?(Freepik)

3. 教养需要有界线

Daniel分享,有研究比较了不同的教养方式,发现如果父母是“有爱但没有界线”,小朋友会有较多心理问题。他提醒与孩子相处和沟通要有界线:“不应为不尊重你的行为提供额外好处”。

Daniel指出,家长叫孩子做一件事时,不少临床上遇到的孩子,往往要多次提醒才会行动,如果家长只是一再重复或当没事发生,等于教孩子以后都可以拖延。父母应该一开始就说清楚界线,而说出口之后就要执行,不能一味威胁却又不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