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师夺“建筑界诺贝尔”普立兹克奖 曾赴四川灾区为孩子建校
设计在心怀善意、在确立标准。台风、地震、海啸、火山喷发,在地球上的大灾大难面前,人类是如此的渺小无力。在灾难之后,灾民们心中最强烈的愿望和不安,就是自己“未来的家”会在何处,未来的生活,将要何去何从。
在今年,普立兹克(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获奖设计师,世界建筑大师坂茂以名为“DLT Timber Temporary Housing”这一灾后临时住宅项目,斩获全场设计大奖!
看看被称为日本“菩萨设计师”的他如何设计赈灾的临时住宅:
作为设计圈有名的“赈灾专业户”,坂茂数十年来走访世界各地,很多灾难现场,都出现了他的身影。比如,他曾经亲自来到灾后的四川,为华林小学的孩子们打造了一幢临时的校舍。
这次,在2024年日本能登半岛地震的背景之下,为当地灾民建造的临时住宅,究竟为什么能获得本次大奖?设计在哪里有取巧之处?这次,日站君就为大家解读一下人称“设计界菩萨”、“设计赈灾王”的坂茂所设计的获奖作品背后的秘密。
解决最实际问题的设计
解决人手短缺
大型灾害过后,救灾现场会迎来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人手不足。不仅仅是救灾人员和医疗人员,更容易被忽略的是灾后重建现场的工匠人手不足的问题。没有专业技能的人,面对大型重建场合,往往束手无策,此时就来到了设计师发力的时刻。
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省人力,减少学习成本,让灾后当地的普通工人也能进行住宅搭建作业,坂茂与日本长谷川万治商店一起合作,设计出了名为DLT(Dowel Laminated Timber)的全新板材。
这种经过防腐碳化提升强度的板材最大的优势,在于不需要任何粘合剂,仅仅依靠互相错开后形成嵌合,并用木柱连接,就可以满足房屋建设的强度标准。
因此,它不需要复杂的大型工厂设备,在小地方的木材工厂就可以加工生产。同时由于规格固定为30mm×105mm,DLT板材可以迅速的被量产装箱运输到救灾现场,由普通工人进行组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
解决材料浪费
也许很多人会有疑问,如果是临时住宅的话,那帐篷或者是坂茂之前设计的纸筒屋子,在短时间内都可以满足需求,为什么要费工夫弄这样一批木造救灾住宅呢?因为与普通的救灾住宅不同,DLT板材结构的房子,经过加工处理后可以支撑更久的时间,它的设计核心就是在重建后也可以作为长期住宅使用。
由于近几年灾害频发,很多地方的灾后重建推进缓慢,经常会出现实际与预估重建时间不匹配的问题。而DLT住宅,则从成本、搭建速度、需要人手、持久性等多方面综合,成为了灾后重建初期的最优解。
解决生活审美
在重视速度和耐久度之余,DLT住宅还充分考虑了设计审美与环境相融合的问题。毕竟,临时的帐篷与货柜,虽然能解决燃眉之急,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无法给灾民带来“家”的慰藉。
而有些时候,精神上的慰藉对于心理创伤的治愈,远比物质提供来的更加隐蔽和重要。因此,通过DLT板材的结合,住宅内部保留了板材原始的原木风格,留出更多DIY的空间,让灾民入住之后能够更清晰的感受到自己回到了“家”中。
【延伸阅读】缅甸地震|曼谷“三大传奇建筑”屹立不倒!“它”更烂尾30年 (按图放大浏览)
延伸解析:持续的、延续的设计
项目的持续性设计
正如这两年GOOD DESIGN AWARD的设计关键词所言,不论是“抱持勇气和有机性的设计”亦或是“最初的一步,拓展设计”,究其期待之一,就是设计作品在完成之初也并非圆满,而是可以不断进行持续改进及改良提升。
而本次的大奖得主,正是延续性设计项目中的一环。在建筑完工之后,住宅周边也会进行绿化作业,并非常规的赈灾现场单纯的满足居住需求,同时也是为了追求“美”的设计,以美学治愈灾民的心理。
同时,其他相关的重建改良类目也在逐步推进,比如回收当地倒塌、危险建筑的木材进行活用。能登半岛的烧瓦工艺素来闻名,各寺庙的瓦片也将被回收重新利用,成为未来供人渡河的大桥的一部分。
坂茂在设计DLT住宅的同时,也为当地灾民提供了更多的设施设计,比如为珠州烧匠人设计的工房。以及为轮岛涂匠人提供的工房。为本地灾民们提供的临时美容院。还有为当地老人打造的集会疗养中心。
同这些设计都在有条不紊的推进,成为环环相扣的一部分,用不同的功能设施,最大限度的快速让灾民恢复正常生活。而这些,都是设计的延续,设计师不断的改良设计,发挥作用。
制定出一套“救灾标准”
日站君认为,这次坂茂能够通过救灾项目获得GOOD DESIGN AWARD全场大奖,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设计心存善意,为灾民提供了必要的救助。
从设计的角度来看,作品自身的质量与素质固然为人称道,但是它最底层的优势,在于制定了一套灾后重建快速有效,可立刻被投入使用的建筑设计机制和标准。从设计功能上、从设计美学上、从设计延续上、从心理治疗上,DLT项目都成为了一个在日后可被参考和快速复刻的设计案例。
天灾过后,最怕的是现场的无序、混乱、各行其是,最需要的有序的操作、know how与执行。缺乏组织的随意行动,往往带来的是更大的混乱与反作用。而坂茂的DLT建筑,则确立下了明确的标准,用最简单的人力,以最快速的时间成本,能够迅速的建立起灾后重建的基本生态。
这凸显出了设计师多年的赈灾经验和设计功力,同时也是作品获得GOOD DESIGN AWARD全场最终大奖的底层原因。夺得大奖,实至名归。
【延伸阅读】美国瘦长“纸片屋”爆红 最窄处不足1米 内部照曝光原来极宽敞 (按图放大浏览)
【本文获“日本设计小站”授权转载,微信公众号:japan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