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停战谈判 不见中国身影?
从美俄阿拉斯加峰会,到欧洲七大佬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齐入白宫虎穴,围绕终结俄乌战争的谈判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主导下,正紧锣密鼓展开。
短短一周内,一场场历史性外交大秀在世人眼前铺开,不论是双边或多边场合,都有个共同点:台面上不见中国身影。
中国不是俄乌战争直接涉事方,没上谈判桌并不奇怪。但两场重磅会晤围绕俄乌战争、美俄关系、欧洲安全等涉全球地缘格局,各国领导人在接触时,必定绕不开与中国盘根错节的战略考量。
在中国网络舆论场上,好些活跃的“大V”针对“中国不在现场”的阿拉斯加峰会和白宫会进行点评,指出了地缘政治局势变化对中国可能构成的潜在威胁。
中国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曾任中国已故最高领导人邓小平翻译的高志凯担心,特朗普可能在阿拉斯加峰会搞“美俄抗中”,也就是所谓的“反向尼克逊战略”。特朗普在峰会之后接受美媒采访时也确实再提,“中国和俄罗斯是天然敌人”。
高志凯判定,中国一定要严防“躺著中枪”,因为俄罗斯要实现的是,与美国及西方的关系正常化。但他也乐观评估,与乌克兰和欧洲“不在餐桌、就在功能表上”的全败窘境相比,中国虽不在餐桌,也“不应该在功能表上”。
官媒《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则直接道出网民心中疑问——多国在为结束俄乌战争奔走,中国的身影在哪里?中国在“沉默”?
胡锡进为网民释疑称,中国其实是乌克兰和平进程“隐形而强大的存在”。他说,中国是否支持美国调解俄乌冲突,是否支援和平进程,结果将截然不同,而中国已表态乐见俄美接触,推动乌克兰危机政治解决进程。
胡锡进也称,中国没有在结束俄乌战争上坏了特朗普的事,因为结束战争对中国有利,它让中俄贸易得以进一步放开。停战后,中国再向俄罗斯出口军用设备,西方就没有理由反对,中欧关系也将消除一大麻烦。
事实上,中国作为全球影响力正在上升的大国,加之与俄罗斯不封顶关系,北京不可能在结束俄乌战争谈判中完全隐形。
普京据报在阿拉斯加峰会上做出重大立场调整,虽坚持“乌克兰不准加入北约”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但同意美国及其欧洲盟友可向乌克兰提供“类似北约集体防御承诺”的安全保障,作为停战协议的一部分。
美国新闻网站Axios进一步引述知情人士称,普京点名中国,是可能在战后对乌提供安全保障的担保国之一。
中国网络舆论场将这一消息,视为普京抛来的烫手山芋,接或不接都难。
中国国际关系学者金灿荣就认为,若消息属实,等于是普京给中国出了道难题。他说,中国原则上不愿介入此事,因为欧洲大陆矛盾盘根错节,中国对此了解有限,而且这件事跟中国关系也不大。他在文章中写道:“俄罗斯此时提出这一要求,让中国介入,实际上是给中国外交带来了挑战。”
迄今为止,关于给乌克兰提供“类北约”安全保障的具体内容仍十分含糊,很多复杂事项肯定要耗上一段时间才能理清,更不可能一步到位,获涉事各方一致接受。这个机制要如何实际操作,在什么情况下启动安保机制,是否需要多数担保国同意才准许,担保国是否派遣地面维和部队等,各个方面都缺乏具体细节。但它目前已是各方商讨的核心焦点,也是决定俄乌战争能否冻结的关键因素之一。
普京把中国拉入担保国名单,从积极一面看,反映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话语权日益壮大。莫斯科打的算盘是,借中国来制衡西方影响力,防止“类北约”被西方操控成换了个名字的“真北约”, 不再让西方借北约来垄断欧洲的安保框架,同时淡化西方借乌克兰形成反俄前沿地带的色彩。说穿了,就是不信任清一色由西方或北约成员国组成担保国。
不过,中国官方立场一贯强调中立,倾向透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来调解冲突,而非直接承诺或涉入其中。对于提供安保一事,北京态度谨慎。面对《路透社》提问,中国是否愿在任何形式的俄乌和平协议中提供安全保障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仅说,“我们不回答预设性问题”。
有意思的是,普京在阿拉斯加与特朗普会晤后,与印度、巴西、白俄罗斯、南非及一些中亚国家领导人通了电话,唯独没有提中国。
普京还没找上中国,相信是要让子弹先飞一会儿,等美欧整出为乌克兰提供的安保方案时才逐一应对。真走到谈判 “类北约”安保那一步时,“中国牌”是他的筹码。但北京大概率会保持所谓战略定力,更多可能只会在联合国主导的多边框架下,以超然中立姿态出场,执行维和或调解任务,而非贸然为哪一方背书,这么做才更符合其国家利益。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虽没上桌,但也没上功能表,其隐形存在不亚于有形。
本文获《联合早报》授权刊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