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获准保释 他会戴罪逆袭成“台湾版特朗普”吗?

撰文: 杭子牙
出版:更新:

9月8日,周一,获准保释的台湾民众党前主席、前台北市长柯文哲身穿印有“KP”字样的白色T恤,在妻子陈佩琪、媒体及支持者的簇拥下步出台北地方法院。

柯文哲准保释:民主化30年怎么还有冤狱?批赖清德令台湾四分五裂

这位昔日的政治明星一露面即对其政治对手、民进党籍台湾总统赖清德进行了猛烈声讨。他批评赖清德把台湾搞得“四分五裂”,声称自己是“冤案”受害者,办案检察官摧毁了台湾的司法信任度。他在上车离开前对现场支持者喊话“绝不投降、绝不屈服”。

对于台湾民众党和该党的支持者(在台湾被称为“小草”)的支持者而言,柯文哲获准保释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在台湾的政治舆论场,柯文哲案普遍被认为是一场有预谋的“政治案”,而赖清德是案件的始作俑者。虽然还没有公开证据证明民进党及赖清德直接介入该案发起与侦办,但舆论及观察分析普遍认为,该案是赖清德为清除民进党及自身日后当选连任面临的威胁,所采取的进攻性防御动作。

柯文哲在妻子等陪同下走出台北地院。

在2024年的台湾大选中,柯文哲领导的台湾民众党成为民进党及赖清德最大威胁。尽管该党在民进党、国民党、民众党三足鼎立的格局下所得票数及席位最少,但因为民众党支持者主要为年轻选民和专业工作者,与民进党的基本盘分布高度重合,为消除2026年中期选举和2028年大选的潜在威胁,赖清德授意台司法机构对柯文哲采取打击动作。

从去年8月底至今,柯文哲因政治献金案及“京华城案”等被搜侦,已累计被羁押超过一年时间。期间控辩双方在法院展开多轮法律攻防战。柯文哲曾两度短暂获准交保,但都因检方抗告成功而再度羁押。2024年12月26日,台北地检署依“贪污治罪条例”违背职务收贿、图利、侵占、背信等罪起诉柯文哲,检察官认定柯文哲收受贿赂并侵占政治献金,向法院求处总计28年6个月徒刑。检方的这些动作都加深了案件的政治嫌疑。

第三次针对羁押期限在今年10月1日期满,法官需在期满前决定是否再延长。但“大罢免”失败后,最终法院于9月5日裁定,柯文哲可声请具保停止羁押,但要交出保证金7000万元新台币。此外,柯文哲也还要面临限制住居、出境、出海限制并施以电子监控,不得与同案被告、证人接触、骚扰、恐吓或探询案情等司法禁令。

民众党前主席柯文哲等4人遭羁押禁见,高院合议庭阅卷后驳回抗告维持原裁定。(联合报)

“大罢免”是民进党为破解“朝小野大”格局实施的政治动作。在2024年的台湾大选中,赖清德虽然当选台湾总统,但民进党只拿下“立法院”113席中的51席,形成“朝小野大”的政治格局。 随后蓝绿激烈对抗,民进党喊出“大罢免”口号,从2025年6月发起并推动的对24名中国国民党籍“立委”的罢免案,但最终,所有投票罢免均为过关,“大罢免”运动遭到彻底失败。

目前还不清楚柯文哲获准保释是单纯的司法判决,还是赖清德在“大罢免”失败后被迫向在野党释放的诱降动作。但不管是哪一种可能,这位被羁押了约一年的反对党领袖看起来似乎都不会就此罢休。通过形塑“政治逼害、司法不公”,将长期被羁押转化为巩固支持者独有的“悲情牌”,柯文哲必定仍会延续其政治生命。

台北独立机构的民调数据现实,柯文哲被羁押和求刑后,柯文哲本人的民众党的影响力都受到重创,民众党的支持者流失严重。柯文哲获准保释,很可能会扭转这种颓势。一些分析认为,柯文哲甚至可以借此凝聚‘讨厌民进党’的力量,包括中间选民,扩大民众党的政治版图。他们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戴罪逆袭”就是一个案例。

图为2024年12月30日,柯文哲交保回家,媒体拍得其脚上的电子脚镣。(ETtoday图片)

但柯文哲能否参与2028年的台湾大选还有许多未定之数。他目前能做的首先是通过强化“司法迫害”认知,巩固台湾民众党的政治基础,并处理好与现任党主席黄国昌。其次是著眼于明年的地方选举,处理好与另一在野党国民党的关系。

柯文哲被求刑28年半,根据台湾法律,如果贪污被判有罪,不论刑期高低都不能参选,他目前只是被保释,会不会被判贪污罪还不一定。如果是大选登记前一二审被判刑,单一或合并执行10年以上,也不能登记为候选人。这些都是悬在柯文哲头顶的未定之数。在台上执政的赖清德仍然可以借助行政资源,通过台司法部门对柯文哲进行有效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