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备受瞩目 九三阅兵后中国下一步

撰文: 应濯
出版:更新:

刚结束不久的九三阅兵是2012年以来中国第三次天安门阅兵,新的惯例正在形成。在长期军工科技累积的基础上,九三阅兵集中展示了一大批世界领先的新武器新装备,比如“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红旗-29反导系统、歼-35A歼击机、轰-6N战略轰炸机、100坦克、智能化无人化装备。这说明经过1949年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的持续努力,中国早已从曾经的“小米加步枪”阶段进入现代化军事强国阶段,具有强大实力维护和平与正义。

今天中国的国家叙事往往离不开1840年清末鸦片战争对国家命运的重大冲击。一百多年前,面对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长期封闭、落后的清王朝沦为待宰的羔羊。为了救亡图存,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持续努力,终于在今天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工业国。从纵向发展的历史角度对比,今天中国绝对是1840年以来最强盛的时候,具有一百多年前甚至十年前许多人都难以想象的强大科技实力。

九三阅兵乃至过去数十年中国发展的背后,其实都有一种赶超逻辑在影响整个社会。为了赶超西方国家,为了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现代化目标,中国一代又一代人付出了巨大努力,甚至有时候不得不通过放弃当下的幸福来换取国家的长远发展。

2025年9月3日,中国北京,在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上,一名解放军士兵站在鹰击-19反舰导弹旁。(Reuters)

过去十年中国的发展,同样可以看到赶超逻辑的影响。相信许多人还会记得,十年前的中国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工业国,但主要生产中低端产品,老百姓出国购买电饭煲、马桶盖的新闻经常可以看到。为了改变处境,中国投入大量的资源用来发展高科技,其中就包括“中国制造2025”规划。

十年后的今天,无论大飞机、5G还是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机器人、DeepSeek,都在说明中国科技发生重大变化,成功跃上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数月前,《纽约时报》在《中国远远落后于美国的时代已经终结》一文中表示:“十来年的功夫,中国已完成从‘山寨之国’到世界级产品巨擘的蜕变,有些甚至超过了西方的产品。”

以九三阅兵作为节点,可以看出,中国的工业、科技相比于几十年前乃至十年前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腾飞的一个缩影。当然,中国科技、工业发展依旧存在短板,正如习近平在二十届三中全会所言:“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体系整体大而不强、全而不精,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可即便这样,中国工业和科技进步是不容忽略的重要事实。

来自中国的DeepSeek在今年春节震惊全球。(Reuters)

正因这样,在新的内外形势下,中国越来越需要平衡发展科技与改善民生的工作,从而打通内需堵点,既让国内国际双循环真正发挥作用,又让生活改善的全民成为制造、科技进步乃至国家复兴的支柱。毕竟,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与近年来中国科技、军工、制造业进步同样引发关注的新闻是内需不振的情况比较突出,许多人切身感受到经济下行的寒气,许多行业存在信心不足的问题,失业问题比较突出。怎么在发展科技的同时改善民生、提振内需,愈发成为当下中国的重要工作。

中国现代化应该是全体民众的现代化,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但一个重要现实是,今天中国仍然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人民币”,他们的生存窘境亟待引起全社会重视。在最近几年房地产持续低迷、新冠疫情和贸易摩擦的叠加冲击下,大量的企业和民众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

2018年2月6日,凌晨五点,气温降至-9℃,济南腊山立交桥北侧的零工市场人头攒动,虽然已经是临近过年,但仍有数百名外来务工人员在此寻找短期工。(资料图片)

202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认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不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账款拖欠问题仍较突出。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民生领域存在短板。一些地方基层财政困难。”

从根本上来说,当下中国内需不振困境既离不开许多民众信心不足的原因,又与许多人面临的收入下降问题、大量中下阶层民众的社会保障水平严重偏低问题密不可分。解决内需不振,除了要努力促进经济发展之外,一个关键措施是通过有力的改革来补齐社会保障短板,让大量有强烈改变命运意愿的中下阶层民众能释放活力与创造力,带动经济正向循环。

九三阅兵有力揭示中国有强大实力来维护和平与正义,中国的工业和科技早已发生重大变化,中国有条件、有能力来改善大量中下阶层民众的处境,从而为打通内需堵点迈出重要一步。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中国只有让科技发展、工业进步与民生改善、社会公平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才能让经济发展健康可持续,才能为民族复兴和现代化凝聚广泛的人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