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汉奸”石平 中国释放出什么信号?

撰文: 许祺安
出版:更新:

中国制裁日本参议员石平,冻结他在中国境内各类财产,也禁止中国境内组织、个人与他交易、合作,禁止他本人和直系亲属入境。

这并非中国首次制裁外国人,却是第一次制裁一位日本参议员,官方语气格外尖锐,不乏对“叛徒”的警示意味。

外交部制裁日本国会议员石平。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星期一(9月8日)说:石平曾拥有中国国籍,他赴日并取得日本国籍后,大肆散布虚假信息,同日本反华势力沆瀣一气,大肆攻击抹黑中国,在台湾、钓鱼岛、历史、涉疆、涉藏、涉港等问题上发表极端消极言论,当选国会议员后公然参拜靖国神社。”

林剑接著用了三个“严重”来形容石平上述举动:“严重违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和一个中国原则,严重干涉中国内政,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他也用“卖祖求荣”形容石平,称石平为了一己私利数典忘祖,出卖良知,勾连反华势力挑衅滋事。“中方的反制措施是对石平之流的强力惩戒和严厉警示。卖祖求荣只会自食恶果”。

日本内阁秘书长林芳正同日回应说,国会议员言论自由应被尊重,日方不能接受中方以议员言论为由,采取类似威吓持不同立场者的单方面措施,“从日中关系的角度来看也极为遗憾”,日本政府已通过外交渠道向中方提出交涉,要求中方尽快撤回相关措施。

中国舆论认为这是日本政府给石平“撑腰”。林剑星期三(9月10日)再次回应:“日本政府不约束国会议员违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的错误言行,反而倒打一耙。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石平其人

石平1962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980年入读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曾在四川大学哲学系任教,1988年前往日本,在神户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2002年,他以《中国人为什么讨厌日本人?》一书亮相日本的公众视野。他2007年加入日本国籍,从政前为拓殖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也在日本媒体《产经新闻》开设专栏,评论中国事务。

今年7月,他以日本维新会候选人身份参选获胜,首次当选日本参议员。在录制于今年“日本建国日”(2月11日)的自述视频中,他说:“曾梦想过中国的民主,但遭受挫折”,“一个重大的原点,是1989年6月4日的天安门事件,对自己的出生国感到幻灭”,由此与中国“彻底诀别了”。

日本国会议员石平。(影片截图)

他自陈,在过去20年中,向日本民众传达中国政府所进行的反日教育及中国民众高涨的反日情绪之实情,也不断揭露著中国的经济政治之实情。

他表示对中国“对日渗透”与反日教育感到担忧,也认为日本政府的“媚中外交”无法应对中国威胁,甚至可能让日本被中国吞噬,因此决定参政。

“中国的威胁,正变得越来越大。我已经无法安坐在言论世界中了……我是从中国归化过来的,很懂得中共的阴险及手段,所以我迈进这政治圈中,成为一名排头兵。”

石平的政治主张都与中国立场相左,也十分擅长于利用中日关系的敏感点来制造曝光,包括公开参拜靖国神社、称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为日本固有领土、强调中国正在进行“反日教育”、质疑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等。

上月底,“昭和天皇被AI恶搞”的视频在中国网络出现,这些视频流量不高,但石平在《产经新闻》发文批评,要求日本政府出面交涉。

不少中国网民认为,是石平的投诉让原本没有传播度的视频被放大成外交事件。他这样的“煽风点火”,是借助敏感议题为两国关系制造风波。

夹缝中的归化身份

《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在个人微博批评,石平是精致利己主义者、政治投机分子,“把背叛故国当成在日本的政治加分”。

他说,石平不会有好结果,因为日本“反移民的极端民粹主义正在快速兴起,用反咬中国和政治效忠给自己在日本铺路,决非是一条宽阔大道”,“日本主流社会把石平当成一个反华工具,对他政治上的怀疑,以及对他做叛徒的道德鄙视将会长期存在。”

在日本,石平的身份的确有争议。《读卖新闻》报道,今年2月他宣布参选议员后,不少声音质疑是否应让第一代归化的日本人进入国会。石平3月宣布退出竞选,称网络上的持续诽谤让家人陷入恐慌,他也“无法忽视许多选民对第一代入籍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的质疑和担忧。”

到了6月,他选择再次参选,但这种对归化身份的质疑并未消退。

外交部制裁日本国会议员石平。

制裁释放的信号

这次风波也引发了对制裁意义的争论。日本媒体人矢板明夫就指出,石平早已是中国政府眼中不受欢迎的人物,制裁没有意义,“或许是因为他的批评经常切中要害,让中国政府头痛不已,所以才通过制裁挽回一些面子”。

不过,对中国批评尖锐者大有人在,为什么是石平?如果矢板明夫看到的是“面子”,那么中国学者看到的则是北京的“底线”。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陈洋对《北京日报》表示,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制裁日本国会议员,释放了多重信号。

陈洋认为,通过此次反制,中国将自身底线清晰表达出来,即对任何被认定为“干涉中国内政”或挑战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行为,将依法采取严厉回应。“这对其他可能采取相似立场的日本国会议员或个人具有强烈警示作用”。

日本国会议员石平。

陈洋提到,特别是近年来,一些日本议员公然“窜访”台湾,严重破坏一个中国原则,向民进党当局和台独势力释放错误信号。

石平本人在涉台问题上的动作,更凸显了这层意味。台湾媒体报道,他在当选议员后便立即加入“日华议员恳谈会”,这是日本国会与台湾之间的唯一正式联系机制,长期呼吁加强与台湾的关系。

被制裁后,石平还在X与台湾国安会秘书长吴钊燮用日语互动。吴钊燮安慰他:“欢迎加入‘受制裁俱乐部’,我也是其中一员。” 石平转发并表示:“我会加入的”。

石平星期三拜访了台湾驻日代表李逸洋,表示“确认了日台合作的重要性和深化交流的意愿”。

一些舆论将石平与此前中国所制裁过的华裔美国学者余茂春相提并论,后者也被中国媒体称为“汉奸”。

与曾在特朗普政府担任智囊、直接影响政策的余茂春相比,石平在日本政坛分量小得多。但在中日关系本就脆弱的当前,他却擅长放大敏感议题。

从日本对中国“九三”大阅兵的沉默,到民间因个案而动摇的互信,再到中国在抗战胜利80周年不断强化的历史叙事……在中日微妙的氛围中,石平还抓住了两国关系中的另一个变量——台湾问题。他借机放大自己的声音,也放大了两国的矛盾。

他未必能立即改变现实政策,却足以在敏感议题上加重敌意与误解,为中日关系增加新的不确定性。

本文获《联合早报》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