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邦占士《人民日报》并非亲笔撰文?NBA有望在中国全面复活?
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明星勒邦占士(LeBron James,内地称勒布朗·詹姆斯,台湾称雷霸龙・詹姆斯)刚结束访华行程,就陷入一场“罗生门”争议。
占士上周造访上海和成都后,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星期一(9月8日)以占士署名文章的形式,刊登了一篇题为“ 篮球是连接彼此的桥梁”的文章。
占士在文中回顾此次中国行,称“中国朋友们的热情友善”让他深受感动。他说,篮球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座连接彼此的桥梁,希望自己能为中国篮球发展贡献力量。
文章随后被中国各大媒体转发,并带上热搜词“占士人民日报撰文”。中国驻美大使谢锋隔天也转发推文引述“篮球是连接我们彼此的桥梁”,称这是占士在《人民日报》署名文章中的话。
美联社发文称,在紧张局势和关税战背景下,占士通过“篮球外交”寻找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点。
英国路透社则报道,占士是首个为《人民日报》撰文的NBA球员,“这一不寻常的举动暗示NBA与北京之间长达多年的争端可能即将结束”。
然而,美国媒体The Athletic星期三(10日)引述占士身边消息人士指,文章并非占士本人投稿,而是他当时在中国接受多家媒体联合采访的内容,并不专供某家媒体使用。
一些细心的读者也注意到,《人民日报》刊登的占士署名文章末尾,除了标注占士身份为NBA洛杉矶湖人队队员,还有一句“本报记者王亮采访整理”。
有中国网评文章认为,上述文章的内容不是凭空编造,都是占士的原话,文章末尾也明确标注了编辑信息,是新闻行业“采访素材整理成稿”的常规操作,不存在猫腻。
但也有观点指出,即使文章标注了采访整理,假如事先未得到占士本人授权或同意,就直接将采访内容包装成占士投稿、还将他标注为作者,从新闻专业角度来说,确实不严谨。
这种“不严谨”导致的争议,放在占士和《人民日报》这两个有份量的对象上,则会进一步放大。
同样的文章内容,如果是占士受访时说的话,通常会被舆论理解为商业行为,包括他向中国球迷表达感谢,对中国市场释出善意等;但如果是占士主动投稿,则会引发更多政治层面的解读。
截至目前,占士本人尚未就此事件公开说明,也未回应媒体查询是否知情或授权署名。这成为他此次中国行留下的一个未解之谜。
时隔六年的中国行
今年41岁的占士上一次访华是2019年。这次时隔六年的到访,对中国篮球迷来说,是一次期盼已久的近距离接触。
活动主办方耐克(Nike,)中国在官网介绍,占士携手耐克开启他第15次中国行,也是距他首次耐克亚洲行20周年,希望能够借此机会与当地篮球社群再次相聚。
网站发布的宣传照中,身高2米的占士身著耐克上衣,脚踩限定签名鞋,以上海地标东方明珠和陆家嘴金融区的高楼为背景,拍下此次中国行的首张官方照。
和此前的访华行程相比,占士此次来去匆匆,仅在上海和成都分别停留一天。不过,虽已和中国球迷阔别六年,占士在中国的号召力仍不减当年。
网传照片显示,活动现场人潮涌动,球迷尖叫著高举手机。据说因为现场球迷太过热情,还发生推搡、拥堵等情况,一度引发安保问题。
占士在上海出席活动的集体合照显示,活动现场被蜂拥而至的球迷挤得水泄不通,第一排的安保人员倾斜身体、用尽全力防止球迷向前拥挤,避免发生踩踏事故。
本次占士中国行所有门票均为免费发放,但中国媒体《BUG》报道,在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上,占士活动门票最高已被炒至9999元(人民币,下同,1804新元)。还有大量门票售价在1000元以上。
占士此次除了出席商业活动,与当地年轻人进行交流外,还接受了中国央视名嘴白岩松的采访。
当白岩松让占士向可能爱上篮球的中国孩子发表寄语时,占士直言:“他们不一定要去打篮球,但如果他们想投身这项运动,就得全心投入。”
他说,篮球是一项超乎寻常的运动,“它能带你走向世界各地,带你去到未曾涉足的地方,为你带来无穷乐趣”。
占士吹响NBA在华全面复活号角?
2005年至2019年期间,占士累计访华多达14次,且多次给中国球迷留下深刻印象。
2008年,占士带领美国梦之队到中国参加奥运会并一举夺魁;2011年,他在长达八天的行程中设立了青少年训练营,亲自教授年轻人篮球技巧,分享职业心得;2014年,他成为首名耐克“打出名堂”篮球导师,帮助年轻球员提升赛场表现。
彼时也是NBA在中国风生水起的黄金年代。庞大的球迷基数,使得中国成为NBA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
然而,2019年的香港反修例运动让双方关系急转直下。
时任NBA休斯顿火箭队总经理莫雷(Daryl Morey)当年10月在社媒平台X(前称推特)发文称:“为自由而战,和香港在一起”,引起中国大陆官方和社会舆论强烈不满。
NBA总裁萧华(Adam Silver)随后表态支持莫雷的言论自由,进一步激化与中国方面的矛盾。
中国央视体育频道立即暂停NBA赛事转播,多家中国公司取消对NBA赞助,NBA在中国的季前赛也被取消。
随后,NBA在中国发展几乎停滞。萧华曾透露,联盟因上述争议蒙受数亿美元(1亿美元约1.28亿新元)损失。直至2022年,中国电视台才逐渐恢复转播NBA赛事,但市场热度和商业合作开放度远未恢复到黄金时期水平。
就在下个月,NBA的布鲁克林网队和菲尼克斯太阳队将在中国澳门进行两场表演赛。
占士此次再访中国,被外界看作是为时隔六年的NBA中国首秀造势,也被视为NBA在中国全面复活的重要一环。
诚然,占士此次访华象征对中美交流的美好愿景;从上世纪70年代中美乒乓外交的历史成就来看,篮球外交也并非不可能。
但今天的中美和50年前截然不同:大国战略博弈、经济科技竞争,以及意识形态与舆论冲突加剧,都带来更多不确定性。竞技体育或许能再度成为中美交流的突破口,但却很难一举解决深层次的分歧。
篮球是否能成为连接中美的桥梁?“篮球外交”又能走多远?这是“占士投稿《人民日报》”事件,引发的一连串问号。
本文获《联合早报》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