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电磁弹射画面公开 中国走在了美国前一步
中国官方日前公布了福建舰上弹射三种型号舰载机的长影片画面。官方通稿的内容是说:“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已于此前完成在福建舰上首次弹射起飞和著舰训练,标志著福建舰具备了电磁弹射和回收能力”。毫无疑问,这是中国航母发展历程中取得的又一次突破。
这个通稿释放了两个消息:第一,按照中方的一贯风格,能这样公布实机电磁弹射的长影片,说明已经训练得很成熟了,这意味著福建舰航母已经形成初步战斗力,距离完整战斗力,也只是时间问题,剩下的只是舰载机配置、人员配置积累。第二,歼-15T、歼-35和空警-600,这三款完全不同类型的舰载机,均通过电磁弹射完成舰载起飞。这充分说明中方自主研发的电磁弹射的可靠性。
目前世界上的航母起飞方式主要有4种:滑跃式、蒸汽弹射式、电磁弹射式、垂直短距起降。其中滑跃式起飞是最早的航母起飞方式,受限场景比较多。滑跃式起飞的舰载机,重量不能太重,否则就起飞不了,所以滑跃式起飞的舰载机就没办法重载起飞,携带的弹药会比较有限,此外滑跃式的舰载机起飞效率也比较慢,没办法搭载固定翼预警机。于是就研发出弹射式起飞方式,根据弹射方式不同,又分蒸汽弹射和电磁弹射。蒸汽弹射使用的是蒸汽驱动,电磁弹射则由电力驱动,相比蒸汽弹射,电磁弹射的效率更高,而且弹射过程是比较“均匀”加速的,会更温和,对舰载机和飞行员的负荷更低。所以,电磁弹射可以适用所有类型的舰载机,并且效率更高。
在此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国福特级航母是用了电磁弹射,美军其他航母也基本是采用蒸汽弹射。但福特级航母的电磁弹射式出了名的可靠性差,故障率高。据报道,电磁弹射器最早的设计指标是“每弹射4166次允许出现一次故障”,但据美国媒体的报道,“福特”号在实际测试中,平均181次就会出现故障,实际故障率是理论故障率的23倍。因为故障频发,特朗普在2019年还曾经说,他计划为美军航母订购传统的蒸汽弹射装置,用于替换在战时可能发生故障的新型电磁弹射系统。特朗普说:“我们把大量的钱花在了电磁弹射系统上,而没人知道在恶劣条件下它的性能如何。所以我想我要下达一个命令,当我们再建一艘新航母时,我们要换用蒸汽弹射。”可见,美国的电磁弹射技术并不成熟。
相比之下,中方的电磁弹射技术使用的是直流电,不同于美国使用的交流电。有中国电磁弹射之父称号的马伟明,在2017年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目前是中压交流,还处于第一代水平,差我们一代。(他们目前)才开始做预研中压直流,要赶上我们是十几年以后的事情。(一项技术)领先不领先,先进不先进不是自己说的,需要世界同行评价,标准是客观存在的。”马伟明设计的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已经广泛运用于中国各类新式舰艇上。
马伟明表示:“第一代综合电力系统(中压交流综合电力系统)技术成熟,但存在设备体积和重量偏大、系统效率偏低、供电连续性不高等缺点;第二代综合电力系统采用中压直流电制,突破了系统频率限制,降低了对原动机调速特性的要求,大幅减小了设备体积和重量,提高了系统效率和供电连续性”。
综合报道情况,目前海外包括美国都还停留在中压交流综合电力系统,而中国则已经率先在各类新式舰艇上使用了中压直流系统。此外,据传闻,中国电磁弹射的储能系统是采用超级电容的方式,具体参数不详。
美国的福特级航母的电磁弹射系统,都还没有公开的影片证明能完成对F-35C的弹射。而这次福建舰一上来就公布了对歼-15T这类重型舰载机,以及歼35这类隐形战斗机的电磁弹射。
总体来说,航母在电磁弹射技术上的成功,正如通稿里所说的那样:“这是中国航母发展历程中取得的又一次突破,对推进海军转型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也标志著,中国海军从近海防御,开始朝著远洋作战的方向迈进。并且,这表示未来拥有完整战斗力的航母战斗群,对中国在对岸外围,拒敌于国门之外,也是有重要作用。登岛本身是用不上航母,但在第一岛链外围,将美军拒之门外,航母是能发挥重要作用,这次就明说了,福建舰的打击范围可以覆盖第二岛链。
可以这么说,福建舰形成完整战斗力,将大大推进完成历史大事的步伐。而且,航母更多用途不在于防御上,而是在于进攻,这对于保护中国海外资产、重要项目安全、保护重要国际航道,都有很现实的威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