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增K字签证 网民忧印度人抢饭碗:弄成欧洲这样就是历史罪人
美国政府大幅上调H-1B签证费用至10万美元之际,中国旨在吸引外国青年科技人才的K签证则将在10月1日生效。两国人才政策受到国际媒体关注,也在中国民间引发争议。
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8月14日在官网公告,在普通签证类别中新增K字签证,发给入境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相较于现有的12类普通签证,K字签证将在入境次数、有效期、停留期方面为持证人提供更多便利。持证人入境后,可从事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交流及创业、商务等活动。
就在中国推出K字签证几周后,美国政府宣布对H-1B工作签证征收高达10万美元申请费。
H-1B签证允许美国公司从国外聘用具备高度专业知识的外籍员工。此前的申请费用包含基本申请费、反诈骗费用等,介于2000到5000美元之间。在新规下,9月21日之后提交的所有新H-1B申请一般都需支付10万美元。
统计显示,受此次签证费用上涨影响的最大群体是印度人;印度人去年占美国H-1B签证核准者的71%,中国人则以11.7%位居第二。
中美人才政策一放一收?
地缘战略公司首席策略师费勒对路透社形容,美国的H1-B费用调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而中国宣布K字签证的时机则非常“精妙”。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9月22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回答相关问题时说,对美国的签证政策不作评。他随即话锋一转:“中国欢迎全球各行业各领域的优秀人才来到中国、扎根中国,共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也成就个人事业的发展。”
一些印度媒体也对中美两国人才政策走向进行大篇幅报道,认为中国正敞开大门。 《今日印度》(India Today)就报道称,印度的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人才和学生面临严酷现实:美国曾是很多人发展职业生涯的默认目的地,现在日渐变得敌视,而中国的大门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敞开了。
《印度时报》(Times of India)则报道,美国签证费用上涨引发IT专业人士和企业担忧,在这种不确定性背景下,被称为“中国版H-1B签证”的中国K字签证正成为头条新闻。报道指K字签证灵活,且无需雇主担保。
中国移民局公告显示,K字签证仅对年龄和教育背景或工作经历有特定要求,但不要求在中国国内有聘用或邀请单位,申办流程也将更为便利。相比之下,H-1B不仅需要雇主赞助,还受每年8万5000个名额限制的抽签机制影响。
中国网民投诉K字签证
上述印度媒体报道被中国媒体转载后,却引发一些中国网民的担忧:印度人盯上中国的工作机会了?有网民表态“不欢迎印度人来”,还有网民对印度人使用歧视性称呼。
拥有近188万粉丝的微博大V“卢克文”发帖称,中国应该谨慎给外国人发放K字签证,“中国绝不能成为移民国家,谁把中国弄成今天欧洲这样,那就是历史的罪人”。
根据中国移民局8月对新签证政策的解读,K字签证签发给从境内外知名高校或者科研机构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科领域专业毕业,并获得相应学历学位证书(学士学位及以上),或者在上述机构从事相关专业教育、科研工作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但具体条件和要求将在中国驻外使领馆网站公布。
郭嘉昆星期一(9月29日)在记者会上回答提问时重申:“关于申办K字签证的具体事宜,请关注中国驻外使领馆即将发布的相关信息。”
政策解读中对“学士学位及以上”学历的规定,让部分中国网民质疑:外国的本科生就好么?军事博主“飞棉花絮”则说,目前政策中的“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尚无明确列表或认定标准,需继续观望细则。“如果出现门槛过低,相关条款不明晰,这就给人为操作创造了巨大的空间”。
此外,政策中所说的“不要求国内有聘用或邀请单位”,也让网民认为,外国人有“超国民待遇”,因为中国人要在特定城市落户,都要先在当地找到工作。
在问答网站知乎上,还有用户贴出如何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递交法律审查建议。小红书上也有网民贴出对新签证政策的投诉。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在星期一发多条微博评论此事。胡锡进说,K字签证还没开始落地执行,很多人的反对声就起来了,在全球经济情况不好、缺工作的情况下,很正常。
他认为,中国不会“放大量低端移民进来”。“我相信,整个外交系统,中国驻世界各地的使领馆现在都听清楚了国内互联网上的担心,他们没有意愿放一群庸才进来,给就业本已紧张的中国社会添堵”。
他也“安抚”网民称,印度大学、科研机构不如中国,因此中国驻印度使领馆“原则上不能轻易给他们(印度)的毕业生发K字签证”。
胡锡进认为,到中国的外国人不是太多了,而是还不够,还未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中国目前的签证有10多种,增加一个K字签证,专门针对外国青年才俊,几乎没有可能造成外国人入境中国的失控。”
K字签证吸引力有多大?
从外国人的角度来看,中国的K字签证仍缺少许多关键细节,例如人才是否有财政激励、中国是否有足够的就业机会,持签证者是否能得到一定的就业支持、官方是否能提供长期、永久居留或家属担保政策等,官方都尚未作出详细规定。
路透社报道指出,与美国不同,中国极少向外国人提供公民身份。美国目前有逾5100万移民,占总人口15%;而中国境内的外国人数量仅约100万,不到人口的1%。
美国 《纽约时报》也指出,尽管中国的政策姿态足以让外界感觉中国正朝更加开放的方向前进,但中国在吸引外国人才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语言障碍、政治和文化差异,以及极其有限的永久居留途径,都是阻碍因素。
报道指出,一些印度分析人士认为,签证手续的简化并不足以说服印度人才放弃美国,选择中国。因为许多印度人选择美国,是为了一种全面的生活方式,而并非单纯因为拿到了签证。
另一方面,中国在过去几年中吸引的外国人才以专家为主。作为全球STEM毕业生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真正需要或想要的,或许不仅仅是更多优秀的青年,而是能够填补关键短板的顶尖专家。
中国透过K字签证政策展现的开放姿态不假,但是否会有印度或其他国家的优秀STEM青年人才大规模赴华,仍未可知。某种程度上,一些中国网民对抢饭碗的担忧未免为时过早。
本文获《联合早报》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