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后下个6000亿神话? 深圳半导体「诞新王」30款设备引投资热
今年内地芯片企业寒武纪股价暴涨,点燃外界对于中国半导体的期待。中国将在何时迎来芯片界的“deepseek Moment”?成了行业期待的时刻。不过在近期,不少投资人的交流中,一家深圳半导体企业“新凯来”的名字被密集提起,似乎成了行业对这场科技突围战中最大的期待。
新凯来在2021年孵化于深圳产业投资平台,由深重投集团的全资控股公司——是深圳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引领性产业投资功能性平台,目前公司开始引入外部投资方。新凯来在成立前期并未有太多水花,直至今年3月,公司带著30款半导体实体设备亮相2025中国国际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展(SEMICON China 2025)才开始走进大众视野。
有现场参展人员描述,当时新凯来的展台被围的里三层外三层,有人询问“这是寒武纪之后的大新闻吗?”毕竟在国产半导体行业中,一次拿出30多款实体设备,对习惯了慢慢来的大家还是有不少冲击。
《投资界》文章指出,当寒武纪市值突破6000亿,备受震撼的VC/PE重新扎进半导体找项目。新凯来,无疑是当下最抢手的标的之一。今年以来,新凯来开放融资的消息在投资圈流传,备受关注。
新凯来官网显示,其核心团队具备20年电子、通讯设备技术开发经验,并联合了众多国内半导体制造设备和零部件合作伙伴,为国内半导体设备厂、FAB厂、电子电器设备厂、研究机构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公司旨在解决国内半导体制造连续性问题,促进周边产业成熟,持续支撑行业生存与发展。
除了新凯来,今年9月,一场在深圳西丽湖举办的路演活动,也反映出深圳全力押注半导体产业的决心。
9月初,南山“X-Day”路演现场聚集了灵明光子、创飞芯科技、中锃半导体等6家聚焦半导体核心环节的创业公司,台上创业者轮番演讲表示“要做中国自己的核心装备”,台下银杏谷资本、深创投、同创伟业等百余家投资机构座无虚席。
这幅热闹场景背后,是深圳半导体产业的全面爆发。据统计,深圳市半导体相关注册企业已从2001年的百余家猛增至2025年的超过7.7万家,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突破1400亿元,培育出50家上市公司、14家独角兽企业和超过2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飞骧科技、基本半导体、江波龙等深圳本土半导体企业正集体冲刺资本市场,寻求在港股或A股上市。
深圳的半导体追赶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回溯1988年,赛格集团与美国IBDT亚洲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深爱半导体,深圳第一家芯片厂商才正式落地,此时上海和北京早已形成中国IC产业的“南北格局”。面对“珠三角半导体为何落后长三角”的拷问,这座城市的危机感日益强烈。
转机出现在2022年,深圳市政府将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列入“20+8”产业集群规划,发布《深圳市培育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产业营收突破2500亿元的目标。此后,深圳构建起覆盖“上游支撑性行业-中游生产-下游应用场景”的全产业链体系,南山、宝安、龙岗、龙华、坪山、福田等区域各具优势,形成协同发展格局。
“X-Day”路演现场之外,一批深圳半导体新锐企业正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专注3D摄像头芯片和高速光通信的灵明光子宣布完成C3轮融资,累计获得浙江省国资平台近亿元投资;迈特芯完成Pre-A轮融资,由高捷资本领投;锐盟半导体、楠菲微电子等也在9月份相继完成新一轮融资。这些企业涵盖芯片设计、EDA工具、先进封装、第三代半导体、存储IP等多个关键赛道,技术大多已处于国内头部水平并实现商业化落地。
随著AI时代来临,深圳也迎来了弯道超车的新机遇。多位投资人分析指出,AI硬件产业的发展将为大湾区聚集大量消费电子企业,围绕需求驱动,周边半导体行业也将快速汇聚。有创业者表示:“全世界消费电子都在大湾区,深圳的优势就是从沙子到最终的消费品,再卖往全球,整个生态形成了闭环。这样的生态体系只有深圳有。”
而深圳提出打造的“AI+芯片+场景化”全球策源地的战略目标,也试图在激烈的半导体竞赛中突围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