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海南入列 中国海军正式进入三航母时代 盘点“十个第一”

撰文: 外部来稿(中国)
出版:更新:

今天,福建舰正式入列!

这标志著,中国海军正式迈入“三航母”时代!

从辽宁舰到山东舰再到福建舰,这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而是一个民族向海图强的终极呐喊。

从甲午海战到刘华清踮起的脚尖,因为海防能力我们被打了200年!今天我们终于可以向滔滔大海,说一声,不!

从黄水到蓝水,从近海到深海,福建舰开创了“十个第一”。现在就让我们拭去激动的泪水,细数这些第一,到底有多震撼!

第一,第一艘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航母。

辽宁舰脱胎于苏联未完工的“瓦良格”号,山东舰虽为国产,但整体设计仍难脱苏式滑跃起飞航母的窠臼。

这两艘功勋卓著的航母,解决了中国航母“有无”的问题,但受限于滑跃甲板,舰载机无法满弹满油起飞,固定翼预警机更无从谈起,本质上仍是“不完整”的航母。

福建舰则完全不同,从图纸上的第一笔线条到最终焊接的每一块钢板,从总体设计到系统集成,百分之百中国血统。她标志著中国船舶工业、高端冶金、电子信息、武器系统整合等数十个领域,已经站在了世界之巅。

当美国专家还在猜测中国能否掌握电磁弹射技术时,福建舰用铁一般的事实宣告:中国人不仅能造航母,更能造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母!

第二,全球第一艘综合电力系统航母。

有人会说,美国福特号航母不也是采用电磁弹射吗?虽然最近连摔两架,但你不能说人家不是电磁弹射吧。

对,确实是电磁弹射,但技术老掉牙,事故率更是吓死人。平均每272次就会出现一次严重故障,可靠性远低于设计的16500次。

更致命的是,电压不稳导致至今无法稳定弹射F-35C隐身战机,世界最大航母只能弹射老旧的F/A-18E/F“大黄蜂“,四代机对抗五代机,未战先败。

而我们福建舰搭载的“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是马伟明院士团队研发的革命性突破,彻底规避了交流系统的固有缺陷。直流电无需变频,能量转换效率提高30%以上,系统稳定性呈几何级提升。

这套系统不仅是电磁弹射的“能量心脏”,更为未来激光武器、电磁轨道炮等高能定向能武器预留了充沛的“电力粮仓”。当福特号还在为电力跳闸头疼时,福建舰已经轻松实现了“指尖上的能量自由“。

从“能用”到“好用”,从“跟跑”到“领跑”,这一步,中国跨越了整整一代。

第三,全球唯一常规动力电磁弹射航母。

在美国人的逻辑里,只有近乎无限的核能才能支撑电磁弹射的恐怖能耗。但中国人偏偏不信这个邪。

福建舰用全球首创的常规动力+电磁弹射组合,狠狠打了那些技术傲慢者的脸。她的动力系统经过精密计算和优化,配合中压直流电力的智能分配,完美实现了能量供需平衡。

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中国海军无需承担核动力航母天价建造与维护成本,就能享有全球最顶尖的舰载机出动能力。装备氮化镓雷达的空警-600预警机、满挂载的歼-15T重型战机、隐身的歼-35五代机,都能在她宽阔的甲板上轻盈起飞。

福建舰用实践证明:智慧比功率更重要,创新比惯性更强大。当其他国家还在核动力的泥潭里挣扎时,中国走出了一条“投入更少、效能更高、风险更可控”的航母新路。

第四,第一艘五代机电磁弹射航母。

没有五代舰载机,航母编队就无法在隐身时代夺取制空权。福建舰歼-35的弹射成功,使她成为全球第一艘真正形成五代机战斗力的电磁弹射航母。

但美国福特号,至今无法弹射F-35C,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战略短板。反观我们的福建舰,歼-35隐身战机配合空警-600预警机,构成了“隐身探测+隐身打击”的梦幻组合。

更震撼的是,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从冷态启动到全功率运行仅需15分钟,而美军蒸汽弹射需2小时准备。这意味著在突袭与反突袭的生死瞬间,福建舰能比别人快八倍放飞攻击波次。

当福特号的指挥官还在等待蒸汽压力buildup 时,福建舰的歼-35机群已经呼啸著刺破云霄,将死神之吻送给对手。这是代差,是压倒性的时间优势,是决胜千里的战略主动权。

第五,第一艘氮化镓雷达预警机航母。

预警机是航母编队的“战力倍增器”,但辽宁舰、山东舰只能搭载直-18预警直升机,探测距离、滞空时间、指挥能力都严重不足。

福建舰搭载的空警-600,不仅是固定翼预警机零的突破,更搭载了全球领先的氮化镓(GaN)双波段数字阵列雷达。美军E-2D预警机仍在使用老旧的砷化镓(GaAs)机械扫描雷达,对隐身目标探测距离不足80公里。

而空警-600对隐身目标的稳定探测距离达400公里以上,可同时跟踪数百个目标。更关键的是,中国掌握著全球95%以上的镓材料产能,美国想升级也“无米下锅”。当福建舰的“天眼”在万米高空睁开,方圆千公里内,任何隐形战机、巡航导弹、水面舰艇都无处遁形。

“发现即摧毁”不再是口号,而是福建舰编队实实在在的能力。从“近视眼”到“千里眼”,这一步,我们走了整整四十年。

第六,第一艘“全功能”甲板作业系统航母。

辽宁舰、山东舰的滑跃甲板,注定了只能采用“早起飞、轻载荷”模式,预警机、电子战机、加油机等特种飞机无法部署,舰载机编队“缺胳膊少腿”。

福建舰的三条电磁弹射轨道,让她成为全球第一艘具备“全功能“甲板作业能力的常规动力航母。歼-15T重型战机可满弹满油起飞,空警-600预警机提供全天候预警,歼-15D电子战机实施电磁压制,未来还可搭载无人加油机扩展作战半径。

电磁弹射能量输出精准可控,既能弹射30吨的重型战机,也能弹射几吨的轻型无人机。这种“随心所欲”的甲板调度能力,使福建舰单舰载机出动效率是山东舰的2.5倍以上,24小时内可出动160-180架次,接近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水平。

从“单一功能”到“全能选手”,福建舰让“海上机场”四个字实至名归。

第七,第一艘突破八万吨的国产航母。

福建舰满载排水量超过8万吨,比山东舰的6万余吨有显著提升,进入大型航母行列。更大的吨位意味著更充足的舰载机搭载量、更丰富的弹药和燃油储备,以及更长的海上自持力。

虽然与美国福特号的10万吨级仍有差距,但福建舰在吨位与效费比之间找到了最佳平衡点。这一突破标志著中国航母设计建造能力迈上新台阶,为未来更大吨位的航母积累了宝贵经验。

第八,第一个完整国产航母产业链。

福建舰的背后,是中国舰船工业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的蓬勃生态。江南造船厂的数字化生产线、大连造船的模块化建造技术、全国数百家配套企业的协同攻关,共同托举起这座海上堡垒。

建造福建舰的同时,055型万吨大驱如“下饺子”般服役,075型两栖攻击舰快速成军,076型两栖攻击舰(据传带电磁弹射)已浮现船台。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大型船坞,2023年承接全球60%船舶订单,完工量世界第一。

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我们不仅“能造”航母,更能以“脉动式”生产线速度“批量造”航母。今天的福建舰,是技术验证舰;明天的“浙江舰”、“广东舰”,将是批量生产的“大国重器”。

从“十年磨一舰”到“三年造一舰”,从“举国之力”到“举重若轻”,福建舰宣告:中国的航母时代,才刚刚开始。

第九,第一个实现航母作战体系“超饱和”。

航母从来不是单打独斗,体系化作战能力才是关键。福建舰入列前,中国海军已悄然构建起全球最豪华的“带刀侍卫”阵容。

055型万吨大驱,拥有112个垂直发射单元,可搭载高超音速导弹鹰击-21,射程1500公里以上,速度10马赫,美军现有防空系统无法拦截。当4艘055、4艘052D与福建舰组成打击群,其火力总量超过一个航母战斗群的传统配置。

更震撼的是,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和舰载预警机,可为055大驱的导弹提供中继制导,实现“A射B导“的超视距打击。这种“舰基航空兵+舰载高超音速导弹”的复合打击模式,使福建舰编队攻防半径超过2000公里,远超美军航母战斗群。

从“平台对抗”到“体系碾压”,福建舰让中国海军第一次拥有了“超饱和作战”的战略优势。

第十,第一次进入三航母时代。

“一艘战备、一艘训练、一艘维护”,这是世界海军强国的黄金法则,也是中国海军梦寐以求的战略常态。

辽宁舰与山东舰时代,我们面临“捉襟见肘”的窘境:一艘出海,本土训练就得暂停;一艘大修,战备值班便成真空。

福建舰的入列,终于让这一理想变为现实。这意味著在任何时候,都有一艘中国航母游弋在深蓝大洋,守护国家利益;意味著中国商人穿越亚丁湾,有航母舰载机护航;意味著海外华侨遇到战乱,有祖国航母编队接他们回家。

这是一种“始终在场”的战略承诺,是一种“全球到达”的能力宣示。从“一时能战”到“随时能战”,从“望洋兴叹”到“兵撒四海”,三航母时代的福建舰,让中国海军第一次拥有了“常态化远洋存在“的战略底气。

福建舰的入列,不是为了称王称霸,而是为了守护和平。这个民族曾因为海防羸弱,被坚船利炮敲开国门,割地赔款,生灵涂炭。我们深知,没有强大的海军,就没有真正的主权;没有远洋的能力,就没有发展的安全。

三航母时代,是中国给世界的承诺:我们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商船,有能力维护世界的航道,有能力为和平注入正能量。当福建舰的舰载机撕开云层,当空警-600的雷达波划破长空,那不是战争的号角,而是和平的钟声。

因为只有当正义的力量足够强大,战争的野心才会收敛;只有当和平的守护者足够坚定,发展的航程才能安稳。

福建舰的十个“第一”,是中国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精神的丰碑,更是给那些欺负中国的列强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我们忘不了甲午海战全军覆没的耻辱,忘不了64岁的刘华清将军踮起脚尖,努力张望美军航母的心酸。

福建舰的舰名,源自1884年全军覆没的福建水师,这是历史的轮回,更是雪耻的宣言。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说:刘华清将军,您再也不用踮起脚尖看别人家的航母了!

因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母,就在我们手中!

本文获微信公众号《燕梳楼》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