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母乳才是好妈妈?医生忆心伤往事:她确诊乳癌,诞下孩子后爆喊
母乳虽然是婴儿的首选,但并非唯一标准。台湾妇产科医生苏怡宁指出,社会强调“母乳等于好妈妈”的氛围,让许多女性承受巨大压力。一位乳癌妈妈甚至因无法哺乳而自责落泪。事实上,配方奶在营养上已严格把关,足以成为替代选择。母爱不该被绑架,重点是妈妈的用心与付出,而非哺喂方式。
台湾妇产科医生苏怡宁在Facebook专页发文,强调虽然母乳哺育值得鼓励,但绝非唯一正确的选择。他特别质疑“我可以你也一定可以”的说法,因为这样的标语往往在无形中,成为压在妈妈身上的重担。社会氛围不断强调“好妈妈就该母乳”,让许多女性在身心俱疲时,仍感到愧疚与自责。
喂母乳才是好妈妈?病房里的眼泪:乳癌妈妈的自责
苏医生回忆,十多年前曾有位妈妈在怀孕20周时确诊乳癌。医疗团队与她讨论后,决定让孕期延长到34周才生产,随后立即手术。过程虽然顺利,但当苏医生探视病房时,却发现这位妈妈因无法哺乳而泪流满面,不停说“我对不起我的宝宝”。
喂母乳才是好妈妈?医生的提醒:鼓励不等于强迫
面对这样的情况,苏医生感到震惊,并安慰她:“你从来没有对不起任何人,你的孩子,是你拼了命换来的。”他坦言,自己会鼓励母乳哺育,但“鼓励不等于强迫”。无论是言语或行为上的压力,都可能深深伤害妈妈的心,“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她正在经历什么”。
科学数据:配方奶不是罪恶
社会往往将“喂母乳”与“好妈妈”画上等号,但事实上,配方奶在营养设计上也有严格把关。台湾食药署指出,目前经查验登记的婴儿与较大婴儿配方食品共有128项,每100毫升乳糖含量约5.5至7.7克,与母乳的6.7至7.8克相差不大。母乳确实仍是首选,但若无法哺喂,咨询专业人员选择合适的配方奶,依然是安全的方式。
打破迷思:母爱不该被喂母乳绑架
从医生的临床经验与科学数据都可看出,母乳虽好,却不该成为检验妈妈的唯一标准。当社会不断将“母乳等于爱”的讯息加诸女性,反而让妈妈陷入不必要的压力与愧疚。真正的母爱,不在于喂养方式,而在于妈妈为孩子付出的心与生命力。
喂母乳被过度神圣化,母职焦虑的心理学观点
心理学研究指出,母亲角色往往被社会建构成“必须无条件牺牲与完美奉献”。在这种期待下,母乳哺育被过度神圣化,仿佛成为母爱的象征。
许多妈妈若无法达成,就会出现自我否定与焦虑,甚至陷入“母职焦虑”(maternal guilt)。这是一种由外界规范内化而成的压力,让女性误以为自己的价值必须靠“母乳成功”来证明。
若社会能承认多元的养育方式,妈妈才有机会摆脱“只有母乳才是爱”的单一思维,获得真正的心理自由。
延伸阅读:婴儿咳嗽|感冒、过敏9大原因可致宝宝咳不停!遇8个状况尽快求诊
【本文获“妈妈宝宝”授权转载,原文:喂母乳才是好妈妈?医师分享孕妇确诊乳癌,手术顺利却爆哭,自责无法喂母乳,令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