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优生升中后成绩大倒退!受强迫症所累 要与“不懂的题目”纠缠

撰文: 互联网温度计DailyView
出版:更新:

明明在家写题都顺利,到了正式考场却卡关失常,医生抽丝剥茧后,找到关键背后的心理困境。

考试写不完,只是粗心或时间分配不当?对部分孩子来说,背后的问题,远比我们以为的复杂。13岁的中学生小明(化名),小学时一路名列前茅,是班上老师眼中的资优生。但升上中学后,状况急转直下,段考几乎每次写不完考卷,成绩急剧下滑,甚至开始抗拒上学。让家长看在眼里,焦急又困惑。

相关文章:“为考试而读书”只会累了孩子!3件事“学校不会教”但父母要懂

+15

“明明会写”却写不完?问题卡在“跳题障碍”

根据台湾身心科医生周伯翰观察,小明在家练习时能顺利作答,智力与理解力皆正常,真正的问题出在他面对考试时无法“跳过”卡住的题目。

一旦遇到不会写的题目,小明的大脑仿佛当机,反复在原题卡关思索,强迫自己一定要解出来。结果时间全被消耗在一题上,根本无法推进到下一题,整张考卷无法完成。

这样的状况,在临床上属于强迫症的典型表现之一。周伯翰指出,小明同时具有自闭光谱(ASD)特质,与强迫症倾向共病,当两者同时出现时,在考场这样高压情境中就特别容易被放大。

强迫症不只洗手!脑袋卡住也算一种

说到强迫症,大家联想到的往往是洗手、检查门锁、讲究对称等行为,但其实也可能表现在“想法转不过去”。

像小明这样在考试中产生“这题一定要想出来”、“不能跳过这题会很不舒服”的念头,正是一种强迫性思考。这些想法会让人陷入行为僵化,最后整张考卷进度完全停摆。

ASD+强迫症共病机率达2成 考场像放大镜放大一切

根据周伯翰说明,研究指出,强迫症在一般人口的盛行率约为1.6%;但在自闭光谱族群中,合并强迫症的比例可达20%。这意味着,像小明这样同时具有ASD与强迫症倾向的孩子,其实并不少见。

尤其在学龄阶段,像是段考这类评量情境,对这些孩子来说更像一面“放大镜”,让原本就存在的认知特性变得更显著。周伯翰提醒,若没有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容易导致学习自信心崩塌,甚至出现拒学、情绪障碍等后续影响。

相关文章:教育|要孩子“享受学习”是说笑吗?搣甩5个心态改变将悄然而至

+10

孩子被误解的不是能力 而是思维方式

“孩子不是不努力,而是没被理解。”周伯翰强调,很多看似“拖拖拉拉”或“考试失常”的孩子,其实是陷入一种大脑卡住的状态。他们的思绪会被强迫性念头牵制,导致无法弹性调整解题顺序,进一步产生焦虑、挫败,最后甚至对学习产生恐惧。

这样的状况如果反复发生,孩子很容易在无助中自责,也让家长与师长误以为只是态度或时间管理问题,错失早期介入的黄金机会。

治疗路线:药物与心理并行

在治疗安排上,周伯翰说明,临床上通常会透过药物与心理治疗并行。药物方面,多会考虑使用作用于脑内血清素与神经传导系统的药物类型,帮助调节强迫性思考的循环。疗效通常需要数周时间观察,并视个案反应进行剂量与组合调整。

心理治疗方面,则以认知行为治疗(CBT)与暴露/反应预防(ERP)为主,目标是协助患者逐步降低对“未完成”的不安感,学习容忍弹性与改变。

传统治疗没效怎么办?临床也会评估新疗法可能性

针对部分对药物反应不佳的强迫症患者,周伯翰指出,目前临床上也可能评估是否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补充性治疗。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脑部刺激技术,透过磁脉冲作用于大脑背内侧前额叶(DMPFC),临床研究显示可用于特定强迫症个案的辅助治疗选择。

不过,周伯翰提醒,rTMS并非每位患者皆适用,是否采用此治疗方式,需由专业医疗团队根据个别症状严重度与对药物的反应进行完整评估。

延伸阅读:

不想开心也不想难过 “情绪冷漠症”正在蔓延?你的情绪冷感是几级

现代人必学!医师教你10分钟“正念练习” 摆脱焦虑脑、回到当下

微波炉会致癌?哪些东西不能加热?从“王晴炸蛋事件”热门关键字揭晓NG迷思

【本文由“互联网温度计DailyView”授权转载,研究资料由“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