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工作比育儿重要”有问题吗?禅师用禅学解释 劝大家别自责
编按:以下节录自《别动不动就自责:把罪恶感化为力量,不内耗的禅智慧》一书的内容
烦恼:觉得工作比育儿重要的我,有问题吗?
可能是因为自己开公司吧,老实说,对我来说,工作比育儿更重要。我请了保母,照顾孩子的工作都交给保母,但我却不时被其他爸爸朋友或妈妈朋友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的表情仿佛在说:“怎么会有父母不自己带小孩?”确实,我可能不像其他父母那样有爱心,而且坦白说,我不觉得和孩子玩耍有什么乐趣可言。
你不需要强迫自己去迎合社会定义的“好父母”形象。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为父母。
就养育孩子来说,“爱”究竟是什么呢?
比方说,有时我们从新闻上看到虐童事件,会听到一些声音说:“生了孩子,未必就会涌现出爱。”在妈妈天生就有母爱的社会氛围之下,也有人因为对孩子产生不了爱,又无从寻求协助,只能一个人默默地责备著自己。甚至也有人认为都是因为孩子,自己不得不放弃事业。
我认为,假如你内心深处“想爱孩子,却无法真心爱他”的情绪强烈,那么,只能坦然地接受这样的自己。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人格特质与价值观,也因此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为人父母”的模样,没有必要大家都一样。
相关文章:母爱非本能?孩子8个月大她才体会爱子心情 网民齐称很正常
只要内心清楚明白:“即使没那么爱孩子,我还是有身为父母应尽的责任,也有能为孩子做的事情。”这样就已经足够。有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父母的模样。只要用自己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长就好。假如经济上相对有余裕,能够请保母来减轻自己的压力,也算是你身为父母为家庭做出的妥善安排。
不需要因为自己不符合社会标准中好父母的形象,就责备自我,找到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尽力去做就好。
而且,不只是好父母,我们常常也会拿自己去和那些所谓“好上司”、“好丈夫”、“好妻子”、“好大人”等社会标准相比,然后一边比较,一边评价自己的好坏。
禅提醒我们,这样的比较有害无益,要慎防。因为一旦开始比较,就会不自觉地“相比之下,我根本……”而产生嫉妒、自卑、怨怼、愤怒和憎恶等负面情绪。
禅倡导的精神是:放下比较,如实地活出自己,既不比别人好、也不比别人差的自己。说穿了,好父母只是种幻想,世上根本没有人能百分之百符合好父母的标准。
而且,就连僧侣也有所谓“好和尚”的想像。好和尚的形象大概就是温和稳重、满腹智慧、无求无欲的禅僧。但事实上,历史上许多受众人尊敬的高僧,其实都是生活相当放荡的“破戒僧”。这里我想表达的是,不论是好父母还是高僧,现实中的模样,和人们脑袋里的形象往往是两回事。你只需要用自己的方式,尽到身为父母应尽的责任,就足够了。
延伸阅读:腾鸡、耍废人生已成历史!女生当妈妈后 心态4大转变连自己都惊
书名:《每天写一张神可贴,九成愿望都能实现!》
出版社:方智出版社
作者:枡野俊明
1953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现为曹洞宗德雄山建功寺住持。从事以禅思想与日本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禅庭园”创作,在日本和国际上享有高度评价。近年积极从事创作与演讲活动。
【本文获“圆神出版机构”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