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爱”的孩子更会爱人!父母怎相爱 影响孩子未来怎对待伴侣
编按:担心孩子将来的感情生活如何?那当父母的你要先“以身作则”了。以下节录自《觉察叛逆,看懂孩子的内在需求》一书的内容,便告诉大家父母的感情关系,将大大影响孩子日后感情观的发展。
你们觉得,孩子对于“爱”的认知基础,是从哪来的呢?
孩子刚出生时,是百分之百的在接受被父母爱,还不懂得付出爱。随著慢慢长大,在“被爱”的感受与“相爱”的体验中浸润之后,渐渐明白到“爱”的真谛,才懂得什么是爱,以及有能力去爱人。
“被爱”是爸妈对待孩子的方式,“相爱”是孩子眼中的爸妈是如何对待彼此,这两个来源建立了孩子对于爱的认知基础。
如何与青少年说爱呢?说穿了,好好的爱孩子、爱伴侣,是身体力行的最佳实践。
相关文章:家庭生活有在进步?靠的不是金钱“5件事”做对培养“家庭气质”
在家里传达爱
我们对孩子的爱,是让他体验,进而拥有;夫妻之间的爱,是给孩子的示范,进而模仿。
爸妈想把爱传递给孩子,物质的提供属于浅层的感受,较为深层且能回味一辈子的还是要回到内在。能进入孩子内心深处的爱,无论是对孩子或是对伴侣,皆能传递“重视与在乎”“平等与尊重”“无条件的包容与接纳”这三种的互动姿态。
我们对孩子的重视与在乎,让他觉得自己是一个重要的人,是值得被爱的。
我们对伴侣的重视与在乎,让孩子知道不能把伴侣的一切视为理所当然,而是要用心对待。
我们对孩子的平等与尊重,让他懂得对他人一视同仁,成为不会贬低与歧视别人的人。
我们对伴侣的平等与尊重,让孩子真正体会到两性平权,对待伴侣不会有阶级观念。
我们对孩子有著无条件的包容与接纳,让他明白无论外在行为表现如何,自己依然是个有价值的人。
我们对伴侣有著无条件的包容与接纳,让孩子看到夫妻之间应该有的相互扶持、成为一体的感觉。
简而言之,我们如何爱他,孩子会用相同的方式来爱自己与爱他人;我们如何爱伴侣,孩子会用类似的方式来与未来的另一半相处。
虽然在青少年的心中排序,朋友或许比爸妈重要,可是,这份渴望被爸妈所爱的心,是不会变的。
我在互联网上看过一个影片,讲述的是街访青少年曾听爸妈说过哪些很伤人的话,没想到被孩子深深烙印在心中的伤痕语句,是“真是后悔生下了你”,这句话完全否定了孩子整个人的存在,超伤的。所以,再怎么生气,也不要说气话,还是要试著对孩子好好说话。
教导孩子学习尊重他人
希望孩子能尊重他人的前提,当然是我们要先尊重孩子,过程中他将体会到“什么是尊重”,待同理心的能力逐渐健全之后,就能把他所体会到的感受展现出来对他人了。
我们在尊重孩子的同时,也需要教导他懂得尊重爸妈,因为爸妈是孩子学习应对他人的第一个对象,而教导的方式,就是让孩子练习“换位思考”,方式是“多说爸妈的感受”,有必要时,适时表达拒绝。如此,才能让孩子明白,不是他想怎么样别人就需要配合的。
比方,学龄前的孩子在哭闹,挥手打到妈妈,妈妈就必须严厉的说:“我知道你很生气,可是,你的手打到了我,我会很痛的。你可以生气,但不能打人。”
小学的孩子想找爸爸玩,爸爸刚下班回家有些累,可以说:“你想找爸爸玩啊,好开心喔,只是我现在有些累,想要休息一下,我的拒绝可能会让你失望,不然,你等爸爸休息三十分钟,时间到了,我就可以陪你啰。”
青少年很冲,顶撞了爸妈,讲了不好听的话,爸妈可以说:“我们约束你,你当然会不高兴,可是你因为不高兴而说了这些话,我们听了也很难过。孩子,你是可以生气的,请你试著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你的生气,好吗?”
我们尊重孩子,是在塑造孩子自己的界线,而表达父母的感受,是在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界限的存在。我不能冒犯你,你当然也不能冒犯他人。所以,我都会提醒儿子和女儿,“伴侣之间,当我们向对方说‘不要’的时候,就是在验证对方有多尊重我们的时刻。”特别是女生,需要多加留意,绝对不能为了爱而违背自己的意愿,让对方强行跨越到自己的界线里来。
延伸阅读:没钱没资格做父母?富养、穷养孩子各有好坏 5大原则助取平衡
书名:《觉察叛逆,看懂孩子的内在需求》
作者:
泽爸(魏玮志)亲职教育讲师、Podcast 节目主持人,电视节目、电台广播、亲子杂志常邀亲职教养专家,是一位拥有一子(泽泽)一女(花宝)的爸爸。脸书粉丝团【泽爸:亲职教育讲师】追踪数18万。
【本文获“圆神出版机构”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