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总是担心出现各种问题 统计孕妈咪10大担忧 第一名竟是这个
孕期除了要注意饮食与各种禁忌,更多妈妈担心的是,日常饮食中那些不知不觉吃下肚的重金属残留物,是否会对宝宝造成影响。
怀孕就像走钢索 日常处处是雷区
不少女生自从怀孕后,生活整个变成“担心马拉松”开跑模式,吃的、用的、住的,每样都要重新审核一轮,仿佛天天在帮自己做生活大体检;怕滑倒、怕出血、怕一个没注意就出事,滑手机看到别人分享流产经验,瞬间心跳飙高,焦虑指数破表。毕竟,对准妈妈来说,最在乎的,还是宝宝能不能平安健康地来报到。
最近新闻一波接一波也超让人心慌:奇亚籽、亚麻籽、藜麦被验出重金属残留,连知名品牌的陶瓷碗也被抓包含铅超标⋯⋯都已经够小心了,还是防不胜防,这些藏在日常里的“雷”,根本让人越看越怕。从身体的小变化,到生活里看不见的危机,整个孕期就像走在钢索上,小心翼翼、战战兢兢。《互联网温度计DailyView》透过《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舆情分析软体,整理出“孕妈咪最担心影响胎儿的十件事”,究竟哪些日常隐忧让准妈妈们寝食难安?一起来看看!
No.10 民俗信仰
不能搬家、不能用剪刀、不能拿钉子……怀孕后,各种禁忌接踵而来,让人一时招架不住。妈咪们其实知道这些不一定有科学根据,但宝宝得来不易,难免多想、处处小心。
在互联网上被热烈讨论的其中一个话题就是“前三个月不能说”,有人认为“选自己心能安心的去做就好”、“现代说不要讲,是因为还没稳定,怕长辈朋友空欢喜”;也有人分享“我怀孕未满三个月时也有跟周遭同事说欸,因为要跑腿搬东西,所以说与不说很两难”;更有人强调:“不管几个月,都请尊重孕妇的意愿!孕妇想说再说。”
面对这些习俗,选择让自己安心的做法就好;国民健康署也整理了常见怀孕迷思与解答,给自己踏实的理由,有时比遵守禁忌更有力量。
No.9 接触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许多孕妈咪常会担心,铅、砷、镉、汞等重金属虽然看不见,却可能悄悄存在于化妆品、米饼、蔬果、深海鱼,甚至日常饮用水和空气中,网友分享:“怀孕时担心重金属,海鲜我吃很少”、“重金属超标对妈妈宝宝都有很大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铅与汞等重金属会损害神经发育,对胎儿与儿童影响尤其明显;多项国际与台湾研究也证实,孕妇体内的铅、砷、镉可经胎盘传给宝宝,影响大脑发育,并与智力下降、过动症(ADHD)、自闭症(ASD)、妥瑞氏症等神经发展问题有潜在关联。
妇产科医师陈星佑提醒:“重金属(不管是铅、汞、镉、砷、铬),都对胎儿有很大的影响,因为怀孕会造成生理改变以增加营养需求,更容易因营养缺乏而受影响,营养缺乏会改变小肠对毒性物质的吸收与代谢,更会将身体储存的重金属释放出来而通过胎盘到胎儿。”
换句话说,即使饮食再小心,若肠道环境失衡或体内早已累积重金属,仍可能在怀孕过程中被动释放与转移,成为看不见的健康破口。
目前已有多家月子中心与妇产科诊所开始引进含有金属吸附专利益生菌的营养照护产品,作为备孕与孕期支持的一环。其中,植物乳杆菌NBM01为专利菌株,具备分泌胞外多糖(EPS)与重金属离子结合的能力,能协助稳定肠道菌相、减少潜在干扰来源。
台湾也有保健品牌,如生泉生技,运用该菌株应用于孕期专用益生菌产品,搭配叶酸等营养成分设计,提供备孕、怀孕与哺乳女性更多日常防护选择,并已被部分产后照护机构导入使用。
No.8 按摩、推拿
孕期常见的身体酸痛、水肿,让不少妈咪会想透过按摩来舒缓不适。不过一想到可能刺激宫缩,或是精油成分不明、力道拿捏不好,往往又让人却步。
这些担心其实很实际。怀孕期间尤其是初期和后期,身体状况比较敏感,如果遇到手法不当、按压错位置,反而可能造成不舒服甚至引发风险。建议选择有孕妇按摩相关培训或证照、并了解孕期身体变化的专业按摩师,才能真的按得放心、放松也安心。网友认为,“看体质跟胎儿,若我第一胎按一定出事,第二胎乱按一通,还搬东西都没事”、“不过一定要告知是孕妇,请他们特别注意,担心的话先问问医生再去吧”。
No.7 饮食忌口
一位准妈妈分享,怀孕后婆婆管很严,像是生鱼片不行吃,怕有寄生虫;水饺、蒜泥白肉也被禁止,因为会沾酱油,被说小孩出生会变黑。这篇贴文吸引超过22万人浏览,带起一波讨论;网友回应:“孕期生冷尽量避免没错,阿黑不黑是遗传,跟沾酱油有关?”“冰淇淋是不要过量,不要生蛋黄做的那种”、“怀孕已经够累了,想吃什么都要忌口,真的会生气”。
其实孕期饮食有些确实该注意的地方,国民健康署建议,像生鱼片、生菜、泡菜等生食,可能含有细菌或寄生虫,建议充分加热后再吃;咖啡、茶等含咖啡因饮品则建议每日不超过200毫克,但因体质不同也建议先询问医师比较安心。
No.6 情绪压力
从怀孕初期荷尔蒙的剧烈变化,到后期身体日渐沉重的不适,加上对宝宝健康的担忧、对生产的未知恐惧,甚至未来如何扮演好“妈妈”角色的压力,都可能让准妈妈感到情绪低落、焦躁或想哭,不少妈妈心有戚戚焉分享,“很容易上一秒很开心,下一秒就崩溃”、“我怀孕后连喜剧看到感动处都会落泪XD”、“我上次因为打翻了一碗大肠面线在店里当场爆哭”;也有人建议“正常唷!接受它才能找到缓解情绪的办法”。
情绪起伏很正常,不是脆弱,只是她正在经历很多变化。她不需要解决一切的答案,只希望有人懂,并陪她慢慢走过。
No.5 跌倒、受伤
随著肚子一天天变大,重心越来越不稳,走路都得格外小心,遇到湿滑地面或人群碰撞,都会让妈妈们心头一紧,第一时间就担心宝宝有没有事。
2024年12月19日,台湾发生一起公车急刹事件。一名40岁、历经多年试管疗程才成功怀孕的妈妈,在车内不慎跌倒,一周后产检时不幸确认流产。这起事件当天就引发超过612则讨论,不少网友感叹:公车路况多变,孕妈咪行动不便,更应等车停稳再起身,也希望大众与司机能多一分留意与体谅。“赞成即刻强制执行,巴士停妥之前乘客不准站立”、“停车后再起来刷卡吧”,也有人认为“本身胎位不稳,就不能搭公车,更何况不是当下流产”、“好不容易怀孕为什么不坐计程车,因为怀孕前3个月都是危险期”。
No.4 运动
许多孕妈咪就算挺著肚子,仍希望能适度活动。除了想维持孕前体态,也知道运动有助于减缓腰酸、水肿,甚至能帮助生产更顺利。但一想到“万一动错会不会伤到宝宝?”这样的担心,常常又让人退却。有网友就提醒,“孕期运动安全第一,目标是保持健康,不是练肌肉或减肥。”
国民健康署提醒,孕妈咪可以选择散步、孕妇瑜伽、游泳等低强度运动,每周累积约150分钟,并依自身状况调整强度。适度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也有助于稳定情绪。
如果仍有疑虑,也可以先咨询产检医师是否适合运动,运动时则应避开跑跳等剧烈动作,记得补充水分、穿著舒适服装与鞋子。最重要的是倾听身体讯号,一旦出现头晕或腹部不适,就要立刻休息。其实只要方式正确,孕期运动不仅安全,更能让妈咪的身心都轻松许多。
No.3 营养不均
怀孕后,许多妈咪总在担心“我吃得够吗?宝宝会不会没吸收好?”特别是叶酸、碘、铁这三大神队友,更是孕期营养补充的关键。根据国民健康署建议,怀孕初期每天补充400到600微克叶酸、碘约200微克,铁则于后期提高至每日45毫克,这些摄取量对预防神经管缺陷、早产与胎儿发育迟缓都有重要意义。
然而,营养补得再好,如果体内潜藏的干扰源没有被排除,也可能让吸收与利用效率打折。研究指出,部分有毒重金属,如砷这类“看不见的毒素”,就会悄悄干扰肠道吸收、打乱菌相、甚至引起慢性发炎,让养分难以真正进到宝宝身上。
除了影响吸收,更可怕的是重金属本身对孕妇与胎儿的长期伤害!基因医学专家张家铭医师也指出:“铅没有安全剂量,尤其对孩子和孕妇来说,风险更是高得吓人!它会影响脑部发育,让孩子的学习、专注、情绪都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增加未来罹患精神疾病的机率。”
因此,越来越多孕妈在补充营养素的同时,也开始重视肠道环境的调理与潜在风险物质的代谢管理,像是搭配NBM01专利益菌株的益生菌产品,除了能分泌胞外多糖吸附重金属离子、稳定肠道菌相,部分产品亦设计加入叶酸,让孕期营养摄取与代谢更加全面。
No.2 药物影响
怀孕后,很多孕妈咪连吃颗感冒药都要想半天,怕成分一不小心影响到宝宝;有些甚至宁愿忍著头痛、流鼻涕,也不敢随便吞药。不只用药,打疫苗也常让孕妈咪陷入纠结,担心副作用会让自己不舒服,进而影响到肚子里的宝宝;甚至有人对疫苗本身的安全性仍抱有疑问。
台湾媒体于2025年5月28日报导,美国卫生部长小罗勃·肯尼迪宣布,不再建议健康孕妇与儿童接种COVID-19疫苗,并强调这是基于科学依据的“常识性”决定;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随后也宣布限缩接种范围,仅建议65岁以上长者与慢性病族群施打;消息一出,引发网友高度关注,单日相关声量高达1,041笔,网友表示:“我已经是个例子,打疫苗打到住院,提高免疫力比较重要”、“当初没打针的是先知是智者更是勇者”。
No.1 身体异常征兆
怀孕过程中,最让妈咪担心的莫过于流产。像是阴道出血、下腹闷痛或经痛般抽痛,甚至延伸到腰部、骨盆,都要提高警觉。国健署也提醒,孕期若出现持续或剧烈头痛、严重恶心与呕吐、视力模糊、胎动明显减少、疑似破水等,都该尽快就医检查。
当然,并不是每次出血或腹痛都代表流产,很多只是虚惊一场;但出现异常时,先给医师确认,能让自己安心不少;就像网友分享,“如果不是好胚胎初期流掉才是伤害最小的”、“初期有照到心跳但出血约一个月,现在宝宝3岁啰”。
另外,血压、血糖这两大孕期“大魔王”也不能大意,控制不好就可能引发妊娠高血压或妊娠糖尿病,对妈妈和宝宝都会有影响;若发现自己血压或血糖异常,或有严重头痛、视力模糊时,最好立即就医,这样才能确保妈
妈和宝贝都平平安安。
延伸阅读:人工受孕|试管婴儿较易流产?做一次很伤身?专家亲解5大迷思
延伸阅读:
高蛋白、生酮饮食、211餐盘有效吗?2025十大减重饮食法 助你成功瘦身!
【本文由“互联网温度计DailyView”授权转载,研究资料由“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