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成日胀气、肚痛?这些常见的饮食习惯恐令症状加剧!
你是不是也常常觉得肚子不舒服,不是胀气、腹痛,就是拉肚子或便秘?这些恼人的小毛病,其实可能都跟“肠易激综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简称肠易激)有关喔。根据统计,香港大约7%人被这个问题困扰,但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却没察觉到。
肠易激虽然不会伤害到肠子本身,但不时发作的症状,已经会影响到日常生活。虽然医学界还不确定肠易激的确切原因,但普遍认为,日常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绝对是关键。接下来,我们就要一起来看看,究竟是哪九种常见的坏习惯,正在偷偷伤害我们的肠道!
何谓肠易激综合症?
肠易激综合症是一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其特征是腹部不适或疼痛,并伴随著排便习惯的改变。肠易激的成因复杂,可能与肠道蠕动异常、肠道敏感度增加、肠道菌群失衡或心理压力有关。患者的症状从轻微到严重,从间歇性发作到持续性困扰,其症状组合也因人而异。根据主要的排便习惯,肠易激可分为以下4种主要类型:
1. 肚泻型:大便一般都呈糊状,甚至水状,却甚少出现大便过硬的情况。
2. 便秘型:大便会有过硬或太干情况,却甚少出现大便稀烂的情况。
3. 混合型:大便有时稀烂或有时过硬,两者会交替出现。
4. 无法分类型:大便状态呈正常,甚少出现肚泻型或便秘型的情况。
肠易激综合症征状:(按图了解👇👇👇)
相关文章:【肠易激】肚痛排便不清6大症状 11种易发病食物大蒜牛奶要避免
最常见的症状包括:
腹部疼痛或绞痛:这是肠易激最主要的症状,通常在排便后得到缓解。
排便习惯改变:包括腹泻(排便频率增加,粪便稀软)、便秘(排便频率减少,粪便干硬),或两者交替出现。
腹胀和腹部气体:患者常感到腹部肿胀或充满气体,并伴随频繁的放屁。
黏液便:粪便中可能带有黏液,但这与肠道出血无关。
便不尽感:排便后仍感觉没有完全清空。
尽管肠易激不会引发严重的肠道病变,但其反复发作的症状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例如焦虑、压力或睡眠品质下降。
8种饮食习惯恐让肠道“ 搅不停”
许多人忽略了日常饮食习惯对肠道健康的影响。以下九个习惯可能正在悄悄地伤害您的消化系统,甚至引发肠易激:
1. 忽略早餐,肠道规律大乱
不吃早餐会打乱身体正常的消化节奏。经过一夜的禁食,身体需要能量来启动肠道功能,而早餐提供了这份重要的“燃料”。忽视早餐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紊乱,加剧腹胀和便秘问题。
2. 小心“胀气”元凶,高FODMAP食物
高FODMAP食物是指难以被肠道消化吸收的短链碳水化合物。常见的包括洋葱、大蒜、豆类和十字花科蔬菜。这些食物在肠道中容易被细菌发酵,产生气体和过多水分,对于肠道敏感的人可能会导致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肠胃不适。
▼低FODMAP饮食3阶段(点击下图看清!👇👇👇)
相关文章:肠易激|低FODMAP是什么可改善便秘肚泻?哈佛建议多吃这6种食物
3. 油脂太多,让肠道“塞车”
高脂肪食物会减缓消化过程,使食物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更长。这不仅可能导致腹胀,对于某些肠易激患者来说,还可能加剧腹泻症状。
4. 暴饮暴食,让消化系统超负荷
暴饮暴食会使消化系统不堪重负,导致食物消化不完全,从而引发腹胀、腹痛和消化不良。分量适中的用餐有助于肠道正常运作。
5. 依赖加工食品,肠道负担大
许多加工食品含有大量的添加剂、防腐剂和人造甜味剂。这些成分可能刺激肠道,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并对消化系统造成负担。
6. 水分不足,小心肠道“干旱”
充足的水分对于保持肠道健康至关重要。缺乏水分会使粪便变硬,导致便秘。
7. 高温烹调,偷偷伤害肠道健康
长时间或高温烹饪可能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并产生可能导致发炎的化合物。这对肠道敏感的人来说尤其有害。
8. 狼吞虎咽,让肠道吃进空气
进食过快会导致吞咽过多空气,并使食物无法得到充分咀嚼,这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导致消化不良和腹胀。
最佳解决方案: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烹调方式!
每个人的消化系统对食物的反应都是独一无二的,想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肠道好伙伴”,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停尝试”。如果发现某种食物或烹调方式会让你感到不适,不妨试试用清蒸、水煮或炖煮等更温和的烹调方法。
透过不断地探索和调整,相信你一定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饮食模式,让肠道恢复平静,享受更健康的生活!
▼改善肠胃问题穴位(按图 👇👇👇)
相关文章:肠胃穴位|治便秘胃酸倒流6大穴位 肚脐有个万用穴8类人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