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一文搞懂“秋乏”成因 教你从饮食与作息改善换季不适
夏日渐远,早晚的凉意提醒我们秋天已悄然来临。然而,随著季节的转变,许多人开始感到“明明睡饱了却还是很累”、“食欲不振”、“心情低落”。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困扰著你,你可能正经历“秋乏”。这种现象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由于季节变化引起的身体不适,特别与自律神经失调有关。
什么是“秋乏”?
根据日媒《ESSEonline》的报道,日本济生会横滨市东部医院患者支援中心主任、医学博士的谷口英喜医生指出,“秋乏”并非医学上的正式疾病,而是一种“亚健康”状态,指的是在换季时,身体找不到明确原因却持续感到疲倦、食欲不振、睡眠品质下降或情绪低落的现象。特别是在经历过炎热的夏天后,身体消耗大量体力,如果来不及恢复,就可能因气温骤降和日照时间缩短,导致自律神经系统失调,引发一系列不适。
自测“秋乏”—如果你符合以下三项或以上,就要小心了!
想知道自己是否正处于“秋乏”的状态吗?不妨来看看这份简单的自我检测清单。请检查以下症状,如果符合三项或以上,可能就代表你正被“秋乏”所困扰。
・空腹感减弱,或食欲变差
・排便不顺畅,或有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难以入睡,或半夜会醒来好几次
・早上起床后,疲劳感仍然没有消除
・搭乘交通工具时,总想立刻找座位坐下
・感觉无法专注于事物
・对新事物提不起劲
・摄取营养饮料或保健食品的频率增加
・因日照缩短而常感寂寞
・每逢天气转变或台风来袭时,身体会感到不适
“秋乏”的症状与成因
那么,“秋乏”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谷口英喜表示,猛暑天气会让身体消耗过多体力以应对高温。而当秋季来临,气温与湿度急遽变化,加上日照时间缩短,身体的自律神经系统便可能因此失去平衡。这会影响身体对体温、内脏运作、睡眠及荷尔蒙分泌的调节,进而导致疲劳、头重、情绪低落等各种不适。此外,夏天过度饮用冷饮或腹部受凉,会降低消化功能,导致食欲不振与营养吸收效率变差,使身体的能量代谢不顺畅,让疲劳感更加难以消除。
秋天4部位容易干燥(按图看清👇👇👇)
相关文章:秋天养生|秋燥伤肺易咳易痕?中医推莲藕百合5食物强肺增抵抗力
助长“秋乏”的4大NG行为与对策
了解成因后,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其实,许多日常习惯可能会不经意地助长“秋乏”。谷口英喜就提出了以下4种NG行为与其对应的对策,帮助大家从根本改善体质:
NG行为1:生活作息不规律,晚起
对策: 晒太阳有助于分泌“血清素”,这种快乐荷尔蒙能帮助你保持日间活力,并在傍晚转化为“褪黑激素”,帮助你获得良好的睡眠。
NG行为2:不吃早餐
对策: 早餐不仅能补充水分与营养,还能刺激肠胃,活化自律神经。吃一份健康的早餐,能帮助你建立对抗秋乏的体质。
NG行为3:经常饮冻饮
对策: 冷饮会给肠胃带来负担,让身体受寒。尝试改喝温水,不仅能有效补充水分,还能达到放松效果,刺激副交感神经,从内而外温暖身体。
NG行为4:偏好高碳水化合物食物
对策: 甜点、面包、面食等高碳水食物会加重肝脏负担,且无法提供身体恢复所需的足够营养素,是导致疲劳感持续的原因之一。
相关文章:秋天养生|秋燥伤肺易咳易痕?中医推莲藕百合5食物强肺增抵抗力👇👇👇
3大营养有助于预防“秋乏”
谷口英喜指,除了生活习惯,饮食也是对抗秋乏的关键。以下三种营养素能有效帮助你预防“秋乏”,建议可以多摄取富含这些营养素的食材,尤其是秋季盛产的鱼贝类。
牛磺酸
富含食物: 乌贼、章鱼、干贝、蛤蜊、蚬、鲣鱼、𫚕鱼等海鲜。
作用: 帮助体内代谢,维持自律神经平衡,并提升全身的“恢复力”。
Omega-3 脂肪酸
富含食物: 鲭鱼、沙丁鱼、秋刀鱼、鲔鱼、鲑鱼、亚麻仁油、奇亚籽等。
作用: 有助于抑制细胞发炎、改善血液循环,并能稳定情绪,对于季节性情绪低落和睡眠失调特别有帮助。
铁质
富含食物: 鸡肝、猪肝、红肉、鲣鱼、鲔鱼、蛤蜊、蚬、蛋黄等。
作用: 特别是动物性的“血基质铁”,对血液中的氧气运输至关重要。缺乏铁质会导致疲劳、头晕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因此适量补充有助于预防秋乏。
“秋乏”并非无法战胜。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加留意,透过调整日常习惯与饮食,就能有效应对换季时的身体不适。让我们一起善待自己的身体,为迎接充满活力的秋天做好准备,享受这个美丽的季节吧!
按图了解预防及击退“秋乏”方法(按图看清👇👇👇)
相关文章:【秋天养生】秋季令人易倦、渴睡? 中医解释“秋乏”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