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气|78岁男阴囊肿块是疝气 严重可致肠坏死 这些征状要求医
“医生,我那边肿起来啦! ”78岁的台湾荣民王老先生至泌尿外科看诊时,诉说阴囊附近最近突然出现肿块,表示“走路就会跑出来,用手揉一揉会觉得比较舒服”,经医师诊断为“疝气”。
疝气千万别轻视,一旦发现要及时治疗(点击图片浏览)👇👇👇
疝气发生不分年龄 婴儿及老年人最常见
台湾台中荣总嘉义分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林佳达指出,“疝气”俗称坠肠(小肠气),是指腹腔内的肠子跑到腹腔外,最常见的就是腹股沟疝气,触诊时可在腹股沟(即鼠蹊部处)摸到一团肿块,肚子用力时会变大一些,平躺时多半会缩回去。
林佳达医师补充,疝气发生不分年龄,但最常见于婴儿及老年人,分别有7%及8%的好发率,但婴儿及长者形成疝气的原因各有不同,婴幼儿主要是有先天性的疝气袋凸出于腹腔外,而老年人形成疝气的原因,就像是轮胎外胎使用太久磨破了,内胎跟著鼓出来,因此在治疗上除须修平内胎(去除疝气袋)外,还要加强外胎(腹壁补强术),避免复发。
不治疗恐致命 腹腔镜疝气修补手术伤口小、恢复快
疝气治疗通常以“手术”修补,但许多婴儿患者的父母经常担心年龄太小,不忍心让小孩接受手术。林佳达医师强调,治疗疝气除外观考量,最重要的就是为避免肠子从腹腔内滑出,无法缩回的“嵌顿性疝气”,严重可能造成肠坏死、败血症,甚至死亡。
林佳达医师进一步说明,腹腔镜疝气修补手术相较传统手术,伤口小,术后疼痛感较低、住院天数短约1-3日,且通常可立即恢复正常工作,手术成功率超过95%,在手术时,会检查腹腔对侧,查看是否有潜在性对侧疝气发生可能,则可同时修补,这样可大幅降低对侧疝气发生的机会,减少将来需要再动一次手术的机率。
日常减少腹压可预防 疝气这样自我察觉
林佳达医师提及,小儿疝气可能有先天性的特点,但成年人疝气则可以“减少腹压”来预防,平常应避免长期用力大便造成便秘,避免摄护腺(前列腺)肥大未治疗导致须长期用力小便,或避免慢性咳嗽、长期搬举重物等,减少腹部压力上升的行为。
林佳达也提醒,大部分的疝气可从外观看出,患者也能察觉到自己腹股沟或阴囊处出现突出的肿块,当站立及腹部用力时特别明显,有时候患部会出现疼痛、或沉重感,当出现以上症状,建议立即寻求医师专业诊断及治疗,才不会导致病情恶化。
相关文章:痔疮|血便、肛门口现脱垂或肿块属常见症状 不想开刀治疗3方法👇👇👇
【本文获“健康医疗网”授权转载。】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