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十月|哺乳后30年仍有效?研究证实:喂母乳带来长远防癌力!
一到每年的“粉红十月”(国际乳癌关注月),大家都会特别关注乳癌这个话题。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患上的头号癌症,而且根据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的数据,新确诊个案每年都在持续上升,对本地女性的健康影响非常大。
面对乳腺癌,除了定期筛查外,科学界一直努力寻找更深层的保护机制。以往的观察早已发现,生育和喂哺母乳似乎能提供某种保护作用,但个中原因始终是个谜。最近,一项发表在权威期刊《自然》(Nature)上的研究,终于揭示了母乳喂哺对抗乳癌的生物学奥秘:它能在乳房内留下持久的“免疫防护罩”。
▼乳癌的症状(按图了解👇👇👇)
研究揭秘:母乳喂哺如何在乳房留下“防癌记忆”
过去,解释母乳喂哺益处的理论大多集中在怀孕期间的荷尔蒙变化。然而,这项新研究指出,真正的保护关键在于人体最精密的防御系统——适应性免疫系统中的 T 细胞。
研究人员发现,经历过生育和哺乳的女性,其乳房组织会留下大量的 CD8⁺T 细胞。这些 T 细胞就像驻扎在乳房内的“免疫记忆部队”,它们不仅能对抗特定的病毒或细菌,更具备识别和攻击癌细胞的能力。
最令人振奋的是,这些特殊的保护性 T 细胞并非昙花一现,它们在女性的乳房中能持续存在超过30年,为女性提供长期的防护。
对抗最具侵略性的“三阴性乳癌”特别有效!
这项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些细胞的实际作用:
1. 证明 T 细胞有效:在实验模型中,研究人员将癌细胞植入曾经生育和哺乳的小鼠体内,发现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而一旦将这些小鼠体内的 T 细胞清除,保护作用就消失了,这证明了 T 细胞就是抗癌的“主力军”。
2. 对人类特别有帮助:针对人类患者的分析结果显示,乳房中有较多这种免疫细胞的女性,治疗效果和长期存活率都比较好。这种保护作用尤其能对付最恶、最难治的三阴性乳腺癌。
换句话说,曾喂哺母乳的女性,即使不幸患上三阴性乳腺癌,由于其乳房内持续的免疫启动和调节作用,她们的预后(即治疗结果)也比没有哺乳的女性更好。
同场加映 ▼7大抗乳癌食物(点击下图看清!👇👇👇)
未来防癌新希望:将免疫保护转化为女性疫苗
该研究的资深作者 Sherene Loi 教授指出,最关键的讯息是:“怀孕和喂哺母乳会在乳房和身体中留下长寿的保护性免疫细胞,有助于降低患癌风险并增强身体对抗癌症的能力。”虽然这种保护作用对于每个个体而言,或许只是细微的改善,但在整个女性群体中,其累积效果却是巨大的。
这项发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对乳癌预防的深入理解,更为医学界开启了新的方向。未来,通过理解这个生物学机制,科学家有望开发出针对性的乳癌疫苗或其他新策略,让那些因各种原因无法生育或哺乳的女性,也能透过人工方式获得类似的长期免疫保护。
鼓励每位女性在能力范围内考虑喂哺母乳,因为这不仅对宝宝的健康有益,也是给予自己的一份长期健康保障。同时,在“粉红十月”期间,也别忘了定期进行乳房自我检查和专业筛查,共同为健康打气。
简单3步自我检查乳癌风险(按图👇👇👇)
乳癌是十大致命癌症之一,更是本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在2020年间,占本港女性癌症新症总数的28.4% 。预防乳癌要从自我检查做起,建议每月进行一次自我检查,特别是在月经结束后的5-7天进行。对于更年期妇女和未经月经的女性,可以在每个月的同一天进行自我检查,在此提供3步骤乳房自我检查:
1. 乳房左右是否对称
乳癌会造成组织变形,可在镜子前,仔细观察乳房的外观,注意是否有皮肤凹陷、皮肤变厚或皮肤破裂等异常情况。
2. 乳房是否有硬块
用手探测乳房,可以站立或卧床进行。检查乳房千万不能用抓的,用手指按压才是正确方式,用指尖轻轻按压乳房,从外周按向乳头,注意是否有硬块或肿块,尤其乳癌好发乳房的外上侧,也要记得检查腋下淋巴结。
3. 挤压乳头是否有不正常分泌物
检查乳头是否有异常分泌物,乳头正常分泌物颜色是清澈、淡黄色,如果挤压分泌物颜色是淡红色、暗红色,代表带有血丝,建议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