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立体定位同步治疗 晚期寡转移患者三年存活率达100%
前列腺癌是香港男性常见癌症的第三位,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不少患者确诊时已届中至晩期,根据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数据显示,前列腺癌晚期患者五年相对存活率少于一半。
养和医院今日(10月23日)举办研究发布会,公布了应用亚洲首部磁力共振导航放射治疗机(MR-Linac)于“寡转移前列腺癌”的全球首次临床研究成果。这项名为“MR-Guided STAR Therapy”(立体定位同步全消融放射治疗)的研究,显示出极高的疗效和安全性,为长期被视为难以根治的转移性癌症带来了全新的希望。
发布会上,领导本次研究的养和综合肿瘤科中心副主任、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潘明骏医生表示,前列腺癌是香港常见的癌症之一,约三成患者确诊时已属第四期转移性癌症,而晚期前列腺癌又可分为“寡转移”和广泛转移等病况。本次研究的重点在于治疗“寡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寡转移”前列腺癌是指转移的扩散范围有限,且转移的器官数量不多(通常为五个或以下),这类病人介乎于局部和广泛转移之间,被认为有机会透过更进取的区域性治疗达到类似根治的效果。
确立精准诊断 锁定“寡转移”病灶
为了评估癌症转移的范围和程度,须采用“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正电子扫描”,透过“瞄准”前列腺癌细胞表面蛋白质的放射追踪剂,PSMA正电子扫描在侦测癌细胞的扩散上更为敏锐,配合电脑扫描影像,令以往难以测出的寡转移前列腺癌细胞无所遁形,有助出现初期扩散的患者及早对症治疗,增加病情受控的机会。
创新STAR疗法 五次疗程达100%存活率
潘医生指出,前列腺癌的第一线治疗主要采用全身性荷尔蒙治疗,惟单靠药物治疗终难逃抗药性,癌细胞会再次活跃继而复发,进一步扩散至主要器官。但透过结合立体定位及同步全消融放射治疗技术(Stereotactic Total Ablative Radiotherapy, STAR),便能够在单次治疗中,同时以多靶点的方式对准多个病灶(肿瘤)照射,令治疗次数得以减少,且治疗更具效益。
此项研究于2020年至2023年期间进行,对象包括43名晩期前列腺癌患者,年龄介乎46至93岁,均属已转移但未致大范围扩散的“寡转移”情况,转移病灶在五个或以下,且转移的器官只影响部分淋巴和盆骨位置等。
潘医生又解释:“以磁力共振实时影像导航立体定位放射治疗的最大优势,是能够清晰地将靶区收窄至极精准的肿瘤范围,将较高的放射线剂量,重点照射于肿瘤之上,周边健康细胞所受的伤害较少,副作用较轻微。”与传统的放射治疗相比,后者以逐次逐点、多次数、低剂量的治疗模式进行,以免伤及附近健康组织,如肠道、膀胱等,次数可多至十至超过三十次,而且有可能因要避免对附近重要组织或器官造成严重伤害而无法治疗部分肿瘤。
MR-Linac 技术优势:实时影像与动态管理
在本次研究中,养和采用了全亚洲首部“磁力共振导航放射治疗机”(MR-Linac)实行立体定位放射治疗。MR-Linac 的磁力共振影像具备比一般造影技术更高的软组织对比度,医生能从而获得更佳的影像引导。
养和医疗集团营运总监、养和医院董事李维文先生表示,MR-Linac 的最大优势是能够将 MRI 影像与放射治疗合而为一。每次治疗时,机器会即时进行 MRI 扫描,精准捕捉原发肿瘤和转移病灶的当日位置和形状,同时监测正常器官(如直肠、膀胱)的位置,并即时调整剂量和照射范围。这种“多靶点同步照射”功能,使得医生可以同时且安全地对付多个不断移动的病灶,克服了传统放射治疗的技术难点。
被问到磁力共振导航技术的应用前景,潘明骏医生表示,MR-Linac 的应用范围正在持续扩大,不限于前列腺癌,还包括需要精准导航且肿瘤容易移动的癌症,例如胰脏癌和妇科癌症(如子宫癌)。
针对受呼吸等生理活动影响而移动的肿瘤,MR-Linac 具备独特的“动态管理(Motion Management)”技术:系统能够实时侦测肿瘤位置。一旦肿瘤移动出预设的靶区,放射线会即时停止运作,直到肿瘤返回靶区才会恢复照射,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与这项技术的相关研究正在积极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