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19岁女求诊13次被指“太年轻” 最终确诊三期癌变!

撰文: 浩贤
出版:更新:

大肠癌,一直是香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亦是本港主要的致命癌症。虽然早期诊断和筛查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近年来,大肠癌年轻化的趋势逐渐浮现,情况令人忧虑。

传统观念认为肠癌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这个“年龄偏见”会让人忽略年轻患者的症状,无论是患者自己还是医生,都可能没往癌症那方面想,结果就拖延了诊断。英国一位年轻女性 Milli Tanner 的经历,正好给我们一个沉重的提醒,揭示了这种“年龄歧视”带来的后果,真的可以很严重!

延误确诊两年 13次求诊都被当小毛病

Milli Tanner曾被医生告知,以她年纪不会患肠癌,但最终被确诊。(图片来源:网上图片)

来自英国伍斯特郡的Milli Tanner,在2021年6月开始,持续出现腹痛、下背痛及明显粪便带血等症状,当时她才19岁。由首次求诊的2021年6月至2023年11月确诊期间,她前后向家庭医生求诊多达13次,并曾前往急症室求助。

然而,这些反复出现的症状却被医生多次归咎于其他较轻微的病症,包括:

肠易激综合症:许多年轻人因生活压力大,肠道不适常被视为IBS处理。

痔疮:尤其当出现肛门出血时,医生多数会先判断为痔疮。

月经问题:由于症状与女性生理周期可能重叠,亦曾被纳入考虑。

最让 Milli Tanner 沮丧的是,当她在急症室寻求专业意见时,有的医生简单地以一句“你实在太年轻了”为由,驳回了进一步检查的要求,导致她需要与致命的癌症肿瘤共存了两年多。

相信自己直觉 自行检测揭开真相

由于症状持续恶化,包括出现血块、且出血量多, Milli Tanner 坚信自己的身体状况有异。她最终采取了主动,自行在网上购买了粪便免疫化学测试。

当她携带呈阳性的测试结果给家庭医生后,才终于获得进一步的关注。虽然医生仍需要按程序进行一次由医院发出的粪便免疫化学测试,但阳性结果最终让她获得了紧急结肠镜检查的机会。

在2023年11月,她被确诊患上第三期肠癌,癌细胞已扩散至淋巴结。若非她坚持求医,结果恐不堪设想。

Milli Tanner 的经历为我们敲响了的警钟。英国青少年癌症信托基金(Teenage Cancer Trust)的发言人证实,像她这样被延误诊断的年轻癌症患者并非罕见。

数据同样证实了肠癌年轻化的趋势:根据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统计,自1990年代初以来,15至24岁年轻人罹患肠癌的比例已激增74%。这反映,肠癌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疾病。

你的身体,你自己最清楚

Milli Tanner在经历了艰难的化疗、放疗和手术后,尽管留下了永久性造口并面对不育的风险,但她的最近检查已无癌症迹象。她呼吁公众:

你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自己的身体。如果感觉不对劲,那就继续检查,直到找出问题所在。
Milli Tanner

大肠癌5大警号(按图👇👇👇)

+11

相关文章:大肠癌|27岁放屁女1天20次证大肠癌!肚痛贫血5警号屁像臭蛋味?

大肠癌知多啲:认识肠癌:数据、成因与高危族群

据医管局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的资料,大肠癌在全港最常见癌症及致死率上均位高亚军,光是2020年,就有 2287 宗因大肠癌而致死的个案,占全年癌症死亡个案的15.4%。

大肠癌是结肠或直肠内的细胞异常生长所形成的癌病。癌细胞会持续生长,并逐渐扩散和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年纪愈大患上大肠癌的机会便愈高,特别是50岁以上的人士更要加倍注意!

▼大肠癌8类高危人士(按图看清👇👇👇)

+4

5大危险警号 肠癌潜伏讯号你要知!

1. 大便习惯改变

早期可出现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也有些人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便意频繁。此外,大便也会出现变形、变细等表现。

2. 便血

便血原因主要为肿瘤破溃所致,便血色暗红,排黏液便,或者腥臭的脓血便。

3. 贫血

肿瘤生长需要大量血液供应,所以随著肿瘤的逐渐增长,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另外,便血也可导致贫血。

4. 腹痛腹胀不适

肿瘤持续增长,部份患者会出现腹部胀痛不适。

5. 腹部肿块

右侧结肠在解剖上具有腔大、壁薄的特点,肠腔内容物多为液状,肿瘤可以向肠腔内生长,60%到70%的中后期病人可于右侧中腹部触及肿块,这是右侧结肠癌的一个征象。

无论年龄大小,若发现上述提及的5大警号,切记要向医生查询,并尽早进行适当检查。

肠道自救术!简单四招远离大肠癌

预防大肠癌,从日常生活习惯入手:

1. 调整饮食结构

● 多摄取纤维: 多吃水果、蔬菜、豆类和全谷类食物,高纤饮食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致癌物积聚。

● 减少红肉及加工肉: 限制进食红肉(如牛肉、猪肉、羊肉)及加工肉类(如香肠、火腿),这类食物会增加患癌风险。

● 减少动物脂肪: 避免高脂肪的饮食。

2. 保持规律运动

● 维持规律的体能活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减低患上大肠癌的风险。

3. 实践健康生活

● 戒烟及限酒: 吸烟和过度饮酒均已被证实会增加大肠癌风险。

●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指数(BMI),肥胖是多种癌症的风险因素之一。

4. 定期接受筛查

大肠癌筛查是预防疾病的关键,因为早期发现的治愈率极高。香港卫生署建议,50至75岁没有症状的香港居民,应考虑定期进行筛查,可选择:

● 粪便免疫化学测试(FIT):检测粪便中是否带有隐血。

● 结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大肠内部,并切除潜在的癌前病变——大肠瘜肉。

相关文章:【大肠癌】大便见血或已大肠癌后期!5大症状忽然贫血易倦要就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