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一条血管 使唔使“通波仔”? 手术后3件事必须知
“通波仔”(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是常见的心脏手术,目的是改善血管狭窄,治疗冠心病。心脏科专科医生钟一翘解释,“人体有三条冠状动脉,即心脏内的主血管,有部分人士误以为塞了其中一条无需通波仔,因为还有另外两条,其实这是错的。每一条冠状动脉都是独立的,只要其中一条阻塞七成以上,或阻塞五至七成并有严重症状,已经有机会引起突发性心肌梗塞,可以突然胸口痛、晕眩甚至死亡,因此值得做一次导管检查,看看有否需要通波仔。”
通波仔必须在医院内进行,医生会向病人详细讲解,并签下同意书,进行通波仔的当天要禁食。到了手术室,医生会在手腕的桡骨动脉注射局部麻醉药物,然后插进喉管,这喉管称为Sheath,用作通波仔时各种工具的进出口。
“之后会经这喉管放进导管,再做一次导管检查,范围包括三条冠状动脉,并和之前的电脑扫描检查做对比,若没有大出入就会以最新的导管检查结果为准,正式开始通波仔。”钟医生说。
正式通波仔过程大致如下:
1. 从喉管中伸进一条很幼的导线,通过之前检查锁定、冠状动脉严重收窄的位置。
2. 用超声波或血管内腔超声波等影像检查,确认收窄的程度以及收窄范围的长度。
3. 放进适合长度的支架,即必须完全覆盖收窄的位置。
4. 放进球囊(波仔),到达支架及收窄的位置,充气让球囊撑开支架,扩阔收窄的位置。
5. 以超声波或血管内腔超声波检查清楚有否并发症,例如支架撑开后是否够“贴”,血管壁有否撕裂等,所有情况满意的话才算正式完成一次通波仔。
现时大部分通波仔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亦有机会在一次通波仔手术中放置不止一个支架,因为病人可能不止一条冠状动脉出现阻塞或收窄,甚至同一条冠状动脉也有机会不止一个位置出现收窄。“当然,在极端严重的个案,若令通波仔变得很复杂,可能会考虑以搭桥(血管绕道)手术代替。”钟医生表示。
通波仔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注意做好护理,包括以下3件事:
1.手术前需要开始服食抗血小板药,以抑压血小板的活动能力,手术后更要服食双抗血小板药,“因为支架始终是外来物质,放置支架后会引致血小板黏附和积聚,严重的话有机会形成血栓,再次引发冠心病,所以要服药减低相关风险。一般来说双抗血小板药需要服食半年,半年之后减少一种,另一种则需继续服食。有些个案可能需要服食不止半年,相反地,有些特殊个案也可改用容许服食期较短的药物,视个别病人的需要而定。”钟医生说。
2.现代的支架十分先进,不少病人通波仔后感觉呼吸比之前畅顺,走路比以前轻松,但钟医生提醒,“条件是要按医生建议服食药物,控制好引发冠心病的因素例如三高等,并改变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再做足够运动、作息定时等。做足这些工夫,放置支架后可能比一般人感觉更舒服。”
3.不论通波仔时放置多少支架,病人本身不会对支架有特别感觉,过海关时不会触发感应器,也不会因为放了支架而不能做磁力共振检查,“唯一要注意的是,在服食双抗血小板药期间,不建议接受牙科治疗,以免对止血有影响,病人可和心脏科医生和牙科医生详细沟通再作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