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福苑五级火|感痛心宜停止浏览讯息 专家吁留意“创伤后遗症”
大埔宏福苑昨日(26日)发生的五级大火,导致多人罹难,其中包括一名英勇殉职的消防员。这场被形容为“世纪火灾”的惨剧虽然随著火势扑灭而暂告一段落,但遗留下来的伤痕除了大厦外墙的焦黑,更深深烙印在无数人的心中。
随著灾后进入冷静期,除了关注楼宇结构安全,人们亦必须正视这场灾难为社会带来的心理冲击。香港心理学会辅导心理学部就在Facebook发文对意外造成多人伤亡表示深切哀悼,并向受影响家庭及伤者致以诚挚慰问。
学会又特别提醒,本次火灾现场画面透过媒体即时传播,令不少市民目睹灾难过程。反复接触灾难画面可能引发“二次心理创伤”,特别是对灾难幸存者、目击者及曾历创伤的市民,可能加剧情绪困扰。
当大脑的“警报系统”失灵
什么是“创伤后遗症”?简单来说,当一个人经历或目击了涉及死亡、严重受伤或危及生命安全的惨剧(比如今次大火)后,大脑处理恐惧的机制可能会“卡住”。
你可以想像大脑内有一个警报系统,正常情况下,危险过去后警报就会解除。但在 PTSD 患者脑中,这个警报系统失灵了,导致即使身处安全的家中,身心仍持续处于“备战”或“受惊”的状态,无法分辨现在已经安全。
在这场大火中,高危群体不仅是逃出生天的住客,还包括痛失至亲的家属、在前线目睹人间炼狱的消防员及救护员,甚至是居住在附近的街坊,都有可能因为强烈的无助感与恐惧感而诱发 PTSD。
▼同场加映,抑郁症症状:(按图👇👇👇)
相关文章:【抑郁症测试】暴饮暴食决断迟缓 9个症状有5个或已患上抑郁症!
“急性压力反应” vs “创伤后遗症”
不过,香港心理学会亦指出,灾难后出现情绪反应是正常现象,市民大众毋须过分恐慌。常见的反应包括:
● 震惊、麻木或难以置信
● 焦虑、担忧或恐惧
● 悲伤、无助或落泪
● 失眠、食欲改变
● 注意力不集中
● 反复思考事件经过
留意身体发出的4大警号
上述提及的反应在医学上称为“急性压力反应”,通常在数日至数周内会逐渐缓解。然而,如症状持续并出现以下创伤后压力症(PTSD)征兆,建议寻求专业协助:
1. 创伤再体验(Re-experiencing)
这是最典型的症状。患者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火灾画面,感觉灾难正在“重播”。
2. 逃避反应(Avoidance)
为了保护自己免受痛苦回忆折磨,患者会持续逃避与创伤相关的思想、感受或地点。
3. 认知与情绪负面改变
持续出现负面情绪、对活动失去兴趣、与他人疏离。
4. 过度警觉(Hyperarousal)
身体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易受惊、烦躁不安、失眠或注意力不集中。
▼同场加映,6大减压食物:(按图👇👇👇)
相关文章:减压食物|压力大内分泌失调周身痛 合桃椰菜花6食物减压抗抑郁
我们该如何调适心理?
1. 接纳情绪: 告诉自己,感到害怕、悲伤或愤怒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不要强迫自己或家人“立刻好起来”或“坚强啲”。
2. 适度限制接触新闻: 学会建议市民适度限制接触相关新闻报道,并留意自身情绪反应。同时呼吁传媒避免过度重复播放灾难现场片段,以免对观众造成心理影响。家长亦应适当引导孩子观看新闻,留意其情绪反应及需求。
3. 维持规律生活: 尽量保持正常的作息、饮食和运动。规律的生活节奏能带给大脑安全感。
4. 寻求支援: 与信任的家人或朋友倾诉感受。对于死难者家属或痛失家园的灾民,社会的聆听与陪伴是重要的复原力量。
这场大火无疑是香港历史上沈重的一页。香港心理学会强调,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受影响人士提供支持性环境。若您或身边亲友受到严重情绪困扰,请务必寻求临床心理学家或精神科医生的专业协助。
【情绪支援热线】
红十字会突发事件专线: 2353 0029
红十字会即时心理支援热线:51645040
情绪通廿四小时电话及WhatsApp支援热线:18111
Open 噏:WhatsApp / SMS:9101 2012
社会福利署热线:2343 2255
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2389 2222
撒玛利亚会 (多种语言):2896 0000
生命热线:2382 0000
明爱向晴热线:18288
医院管理局精神健康专线:2466 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