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上的双贝珍珠、都市光明之眼 盘点大湾区几何奇观|附交通
穿越大湾区的都会天际线,艺术与建筑交融的视觉盛宴悄然展开——四座以鲜明几何语言构筑的艺文地标,不仅是打卡胜地,更以突破传统的未来感设计,重新诠释岭南文化,成为大湾区一张张闪亮的城市新名片。
现在就出发,沿着这条艺文路线,亲身感受大湾区城市的创新与活力!
深圳光明文化艺术中心 都市中的“光明之眼”
远在深圳最北面的光明区,原来坐落了一座外型极其独特的艺文地标——光明文化艺术中心。
从远处观看,深圳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就像一件巨大的艺术品,其最具标志性的设计,是环绕在主体建筑旁的弧形水景,月牙形正门倒映在水中,形成一只灵动的“眼睛”,因此又被誉为“光明之眼”。
除了这只标志性的“眼睛”,光明文化艺术中心还融入了岭风民居的叠院意境。外墙以纯白色调的立方体错落堆叠,线条简洁而富于节奏,在现代感中流露东方美学的典雅气质。
占地达13万平方米的光明文化艺术中心,规模相当于1.5个香港文化中心,随着昼夜更替,白天光影变幻,夜晚灯光璀璨,这里不仅是摄影爱好者的取景胜地,更是集合美术馆、演艺厅与图书馆于一体的综合文化殿堂。
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 江滨上的“文化巨轮”
广州的文化地标众多,除了著名的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大剧院外,还有一座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地标,那就是于2024年正式亮相的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坐落于沙面岛以南的白鹅潭畔,其设计灵感源自岭南文化中“云山珠水”的意境,而拱形屋顶与镂空立面,则借鉴了广府传统透雕工艺,典雅之余,尽显现代气派。
从空中俯瞰,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既似扬帆待航的巨轮,又如一只静卧江面的优雅白天鹅,每当夜幕低垂,灯光渐起,建筑更显璀璨生辉,与江水相映成画。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新平台,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不仅汇集了广东美术馆、文学馆与非遗展示中心,更像征着岭南文化的新启航,成为探寻湾区人文中一处不可或缺的必访去处。
佛山大剧院 悬于空中的“岭南魔方”
佛山有座高153.6米的层层叠?这座由36个大小各异的白色方盒子错位组合而成,别名叫“坊塔”的佛山大剧院,自2017年建成以来,已成为当地最吸引的艺文地标。
虽然佛山大剧院的建筑外貌是由方形设计,但其实内部是球形结构;整体建筑以白色方块为重点,加上源自岭南文化的正红、正黄等色彩,极具视觉冲击力。
佛山大剧院也巧妙地融入了佛山传统的剪纸和灯笼文化,外墙的镂空雕刻在阳光下投射出丰富的光影变化,而当夜晚灯光从缝隙中透出时,整座“坊塔”更显得玲珑剔透,宛如一件精工雕琢的现代艺术装置。
除了大剧院,“坊塔”内还设有艺术馆和展览馆,它就像一座连接佛山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新的跨界舞台,成为游客体验该城市创意活力的热门打卡地!
珠海日月贝大剧院 海岛上的“双贝明珠”
在珠海野狸岛上,一座临海的歌剧院是无数游客镜头下的焦点,它便是全国唯一一座建在海岛上的歌剧院——珠海大剧院。
珠海大剧院的设计概念直白而浪漫——取自“珠生于贝,贝生于海”的灵感,大小剧场呈日月双贝造型,外观犹如从海中升起的巨大贝壳,在阳光下呈现纯净的白色,因此又有“日月贝”之称。
珠海大剧院的建筑表面,采用超大型钢结构双层幕墙,白天呈现半通透效果,夜晚则通过LED灯光变幻出日月星辰等图案,成为点缀在南海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
凭着别树一格的建筑设计,珠海大剧院于2017年入围世界建筑节奖,并于2020年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它将海的灵动与艺术的高雅完美结合,成为珠海这座海洋城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标。
本文获“当代中国”授权刊出,欢迎关注:https://www.ourchinasto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