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际红树林之夜”圆满举行 沉浸式体验生态保育新篇章
“美美与共-2025国际红树林之夜”主题活动已于2025年11月5日至6日,在深圳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园博园)圆满举行。是次活动由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多个单位联合主办,设置六大主题展区,将国际对话、科技创新、人文艺术与商业消费融合,旨在通过可感、可触、可参与的形式,推动红树林保护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2025国际红树林之夜 8大活动重点回顾
在“国际红树林中心主题区⸺来自各国的红树林展区” 内,世界各地多国保护红树林的实践经验在此交汇:中国展现系统化的治理模式;柬埔寨依托73个保护区与社区共治的网络体系;马达加斯加展示的“保护区+社区管理”双轨并行的修复机制;古巴则体现政府资助、全民参与的生态共建模式。
“红树林+森活集”汇聚深港两地共74个文创摊位,涵盖自然科普、手工体验、生态文创三大板块,吸引大批市民到场选购心头好,场面热闹! 值得一提的是,20个香港本土摊位带来充满“香港特色”的文创产品,多数以天然、环保为主题,其中包括以咖啡渣制成的扩香石、蜡烛等生活小物。
“红树林+VR科普影院”是结合VR技术的沉浸式体验活动。让参加者透过第一身视角,穿梭湿地、探索根系迷宫、造访树冠层等红树林生态系统。参与者更透过互动任务,见证树苗落地生根的珍贵时刻,加深对自然保育的理解与关注。
“红树林+创艺秀”将红树林畔化身为露天剧场,带来一连串精彩演出,包括亲子泡泡秀、现场乐队演奏、古典四重奏、魔术表演和气球艺术表演等,让大小朋友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认识红树林,共同度过了充满欢笑的难忘时光!
“红树林+食光集”以美食为桥梁,提供多元化的特色美食摊位,包括与红树林保育主题相关的轻食及创意特饮。活动期间摊位前人流不绝,一同品尝美味。
“红树林+科技主题区”聚焦于展示科技如何保护和修复红树林的生态系统。展区有来自北京大学、香港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等顶尖机构的研究团队,即场展示最新的科技如何保育环境,让大家借此机会探讨科学与环境保育的议题。
港人沉浸式参与 深入了解红树林生态保育
《香港01》作为官方媒体伙伴,召募香港市民和学生团体(上水金钱村河东学校学生)共同参与“2025国际红树林之夜” 香港市民体验团。于当中参观“国际红树林中心主题展区”,认识全球红树林保育发展、更亲身体验VR互动、逛游文创市集、欣赏乐队及泡泡艺术表演等精彩环节。活动以全新角度带领大家沉浸式深入了解红树林生态,为香港参与者带来一段充实而难忘的绿色旅程。
“2025国际红树林漫谈”云集全球多个国家代表
这次活动的重要环节“2025国际红树林漫谈”于11月6日晚上在深圳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园博园)圆满举行。活动以“实践‘红树林+’行动,共筑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汇集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政府代表、专家学者、企业及社会组织代表,共同探讨红树林保护与永续发展的全球路径。
近年来,深圳以系统性思维推进红树林保护修复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修复工程,将曾废弃的鱼塘改造成鸟类的栖息地,如今绿意连绵,鹭鸟翩跹,成为全球城市湿地治理的典范。
2024年11月6日,国际红树林中心成立协定签署仪式在深圳举行,首批18个成员国代表正式签署协定并为中心揭牌,标志着这座城市从生态实践者跃升为全球治理的引领者。如今,20个成员国携手并肩,共同探索红树林保护的全球路径。深圳不仅输出技术与经验,更搭建起知识共享、人才培训与国际合作的开放平台。
事实上,多年来,深圳在红树林保护中积累了丰富成果,与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包括发布全国首个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为目标的《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填补了国内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碳汇项目方法学空白;出台《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系列法规,为生态保护提供制度保障;创新实施“政府主导、科研支撑、社会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建成覆盖全市的生态监测网络,并依托深圳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广泛应用无人机巡护、遥感监测、AI识别等技术手段,实现对重点生态区域的动态感知与智慧管理;通过设立自然学校、开展志愿护林行动、打造生态文化节等方式,持续推动公众参与,让守护红树林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