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内容

免疫治疗10年大跃进!对3种癌症帮助大 未来方向是这个

撰文: 健康Easy
出版:更新:

近年一直被誉为“治癌新希望”的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2015年首次在港注册,今年是10周年。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李兆康接受香港01访问,回顾这种疗法过去10年的发展,以及实际应用情况。

李兆康医生表示,免疫治疗刚出现的时候,通常都是用在过往很少由化疗受惠的肿瘤个案,例如黑色素瘤、肾肿瘤等,“这些肿瘤较容易对化疗有抗药性,所以一般成效不高,但自从免疫治疗面世后,对于黑色素瘤、肾肿瘤等的治疗起了很大变化。因此,免疫治疗10年前在港注册的时候,很多癌症病人对它充满期待,因为他们曾试过的化疗或标靶治疗已经失效,所以希望免疫治疗可以带来新的曙光,令到自己存活的时间延长,病情受控的时间也可增加。”

他指出,在当时来说,大部分病人其实都是失望的,病人不单病情不能受控,而且亦承受著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但随著其后10年不断有外国研究出炉,令我们知道免疫治疗的应用可以有更多的形式,例如肺癌治疗的选择上,免疫治疗已逐渐由第三线逐步推展第一线治疗。另外在肾肿瘤来说,双免疫治疗已用于第一线治疗来控制肾脏的肿瘤,并取得很大的成果。”

而免疫生物标记“PDL1蛋白”,也为免疫治疗的应用带来很大进展,尤其在肺癌方面。李医生解释,过往考虑使用免疫治疗的时候,很多时都会先检测病人的PDL1水平,从而评估免疫治疗在这病人身上会有多大机会能发挥效果。但随著研究愈来愈多,现时已知道PDL1水平愈高的话,无疑会令病人有更大机会从免疫治疗得著;但即使PDL1表达较低,其实也不代表免疫治疗无法产生效用,“很多时我们发觉,PDL1表逹水平低的时候,免疫治疗和化疗一并使用,也可以为病人带来一些得著,看到存活的时间甚至肿瘤受控的时间也会比没有用免疫治疗有所延长。所以现在低表达PDL1水平的病人也不需要太失望或灰心,因为免疫治疗亦可能会对他们的病情有所帮助,带来一些好处的。”

此外,现时也有不少研究开始针对免疫治疗结合化疗一起使用。除了以上提及肺癌可使用免疫加化疗混合使用外,其它混合治疗也取得不错的效果,“例如转移性的肾肿瘤,现时也常会用口服标靶药 + 免疫治疗一起使用,而且效果比过往用单一的标靶治疗更好。所以我觉得,未来免疫治疗的方向会倾向于结合其他药物使用,有机会取得更多突破。而且免疫治疗也可能会尝试结合放射治疗,看看会否有更佳的治疗效果。”李医生说。

最后,李医生表示虽然免疫治疗已在港注册10年,但药物的费用在过去10年并无明显下降,反而有所上升。幸而香港医管局对免疫治疗药物也有资助计划,只要公立医院病人符合资格,医生一般都会替他但申请药物资助。此外还有其他社福机构可以提供部分药物资助,详情可咨询自己的主诊医生。

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李兆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