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表态愿提供先进航空发动机 C919能借此摆脱美国“卡脖子”?

撰文: 许祺安
出版:更新:

陆媒《观察者网》“风闻”频道8月25日刊载署名“大伊万频道”的文章指出,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ROSTEC)近期表示,愿意根据中国需求,向中国提供航空发动机。此举引发外界关注,中国商飞C919大客机是否能因此摆脱美国技术依赖成为焦点。

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8月21日报道,俄技集团总经理谢尔盖.切梅佐夫受访时表示,俄方“随时准备根据中国的要求,提出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他提及,俄罗斯自身在SSJ-100与MC-21等项目上,曾因西方逐步关闭合作渠道,在复合材料、航空发动机及航电系统方面受到限制,因此对中国的处境十分理解。

中国民用航空发动机需求

文章介绍道,目前中国商飞的两大主力型号为C909(原ARJ-21-700,90座级)和C919(190座级),前者对标支线市场,后者则对标波音737-MAX与空中巴士A320neo系列。截至今年7月底,C909累计交付166架,C919交付22架。

2024年珠海航展上展出的C909飞机。(中新网)

据了解,两款机型分别采用美国通用电气的CF-34-10A发动机和CFM国际的Leap-1C发动机,在可靠性和燃油经济性上表现良好,但均属美国技术产品。今年4月中美贸易对抗期间,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曾考虑限制Leap-1C出口,虽然最终放行,但显示中国存在供应链受制于人的风险。

俄罗斯的民用航发布局

文章分析指出,目前俄罗斯正在推进三种新一代民用发动机研制:首先是PD-8,对标法国SaM-146与美国CF-34系列,适用于小推力区间,目前仍处试飞阶段,预计四至五年后才可能具备成熟装机能力。

其次则是PD-14,对标Leap-1系列与普惠PW-1100G,被视为俄方主推的主流产品。该型发动机自2014年进入试飞,2021年底搭载于MC-21客机进行测试,目前规划2025年量产30台,远期年产能可达160台。

有俄专家称,MC-21客机配备的PD-14发动机试验成功,将加快CR929宽体飞机发动机研发。(微博@中国海洋维权)

最后是PD-35,属于大推力发动机,定位对标罗罗Trent-1000和通用电气GE-nX,尚处于早期研发阶段,正式服役可能要到2035年之后。

适配与风险

评论文章指出,中国确实有多样化发动机供应的客观需求,但俄制发动机能否符合要求仍存变数。首先,发动机适配涉及短舱设计、电控系统与推力曲线等,换装后必须重新进行适航取证。其次,俄罗斯采用的技术标准与中西方不同,建立独立维护体系成本不低。第三,俄制发动机能否在可靠性和燃油效率上达到商业航空要求仍待观察。

东方航空全球首架C919(注册号B-919A)。(微博@中国东方航空)

文章指出,“以俄罗斯的航发研制能力,这些装备多多少少总有点让人不太那么放心”,但同时强调,若有被美国“卡脖子”风险,中国仍应及早准备,特别是与PD-14的接触。

有分析认为,中国客机若能同时选用西方和俄罗斯发动机,模式并非不可行。A321neo同时使用Leap-1A与PW-1000G,A320ceo则兼用CFM-56与IAE-V2500,中国商飞未来走双发动机供应模式或成选项。

俄表态愿提供先进航空发动机 C919能借此摆脱美国“卡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