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阅兵|第四批抗战名录收录1128名英烈 平均牺牲年龄不足35岁
今日(8月31日)上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举办第三场记者招待会。退役军人事务部副部长马飞雄、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孙德立介绍第四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和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抗战纪念设施和抗战遗址、遗物修缮保护等方面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马飞雄在会上表示,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可以说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他强调,第四批名录所承载的每一个英雄事迹都令人深受感动、肃然起敬。
据介绍,此次名录中的抗日英烈平均牺牲年龄不足35岁。名单中不乏爱国将领,如中美空军联合指挥部副总指挥郑少愚,他曾在八一四空战、武汉空战、柳州空战中屡立战功,1942年执行任务时殉国,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亦有战斗英雄,如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7团2营营长刘鸣琴,作战勇猛,率部多次重创日军,曾受到朱德、彭德怀的通令嘉奖。
名录还包括少年勇士,如抗日儿童团团员王禾,他正是脍炙人口的《歌唱二小放牛郎》中“王二小”的原型之一;以及爱国华侨,如蚁光炎,他曾率领华侨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后遭亲日派特务暗杀于泰国。
名单中亦收录了国际友人,例如苏联援华飞行员奥列霍夫,以及罗马尼亚援华医疗队护士柯芝兰,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最终为抗战献出宝贵生命。
除了人物名录,第四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与遗址也正式公布。马飞雄介绍,从纪念设施遗址的类型来看,有展现全民族抗战的,如河南洛阳的八路军驻洛办事处旧址;有见证抗战胜利的,如山西太原的侵华日军华北派遣军第一军军部大楼旧址,这里曾是16个日军受降点之一;亦有记录日本侵华暴行的吉林白山石人血泪山死难矿工纪念地,揭示日本侵华时期奴役劳工的历史。另有位于缅甸的密支那中国远征军纪念碑,安葬著347名阵亡将士遗骸,记录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作出的贡献。
他指出,第四批名录的英烈人物类型多样,纪念设施与遗址分布广泛,集中展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也体现全民族抗战的壮阔历史,以及中国抗战开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史实。
在纪念设施保护方面,马飞雄表示,近年已“累计投资2.7亿元,实施43个抗战烈士纪念设施建设项目;实施全国县级以下烈士纪念设施整修工程,协调补助资金20亿元,推动7.7万余座零散烈士墓迁至烈士陵园”。
据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先后已公布四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294处,及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1128名。目前,抗战文物资源家底基本摸清,全国抗战主题不可移动文物逾1万处、可移动文物16万余件(套)。
“十四五”期间,全国共有15个抗战纪念馆进行新建或改扩建,68个抗战纪念馆完成展陈提升,抗战纪念馆体系已基本形成。会上介绍,全国每年平均举办500余场抗战主题展览,逾6000万人次走进抗战遗址和场馆,其中96个抗战遗址和场馆被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1个省份推出38条抗战文物主题游径。这些遗址与场馆正逐步建设为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以及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的“大思政课”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