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亦庄筑造生物医药创新高地  借港「出海」邀全球人才来华创业

撰文: 郑宁
出版:更新:

由香港生物科技协会主办的BIOHK2025,于9月10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召开,来自全球的学者、投资人和企业齐聚一堂,探讨生物科技如何重塑人类健康的未来。

论坛首日,北京亦庄备受瞩目。北京亦庄国际生物医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荣获“最佳医药创新生态奖”,BioPark国际医药创新公园则获颁“最具潜力生物医药园区”奖。作为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承载平台,亦庄以庞大的产业体系和清晰的全球化战略,吸引了全场的目光。《香港01》在论坛现场专访了北京亦庄国际生物医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谷守宇,深入了解亦庄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模式和未来规划。

北京亦庄国际生物医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谷守宇。(香港01 郑子峰 摄)

全新生物医药产业生态的“构建者”

谷守宇介绍,北京亦庄国际生物医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最初并不是纯粹的产业投资者,而是从园区运营起步,目标是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专业化产业园区。“我们最早是做了一个专业的生物医药园区,聚集了数百家医药创新企业,通过提供产业服务帮助他们发展。”他介绍,随著亦庄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张,公司逐渐定位为产业生态的构建者,“从空间、资本、技术、人才等多个角度为产业提供全面支撑”。

此外,亦庄正在用“真金白银”成为企业最强大的后盾。谷守宇给出了具体的阐释:“在资本方面,北京有200亿规模的生物医药投资基金,亦庄有200亿政府引导基金,还有100亿的并购基金,加起来是一个大约500亿的基金体系。此外,我们还汇聚了许多市场化投资机构,形成合力,助力企业发展。”

在技术服务方面,谷守宇则表示,早在十年前,亦庄就搭建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从实验检测和仪器设备方面帮助中小企业降低成本。“去年我们又投资了一个专注于细胞基因治疗领域的CDMO平台,这个平台旨在助力细胞基因治疗领域的企业发展,并且在公共技术服务领域发挥作用。”

此外,谷守宇特别提到,为了给医药企业构建一个良好的交流生态,在亦庄举办了许多有影响力的会议,例如博鳌亚洲论坛的全球健康论坛,以及每年举办的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北京论坛和各种沙龙会议。

而空间布局同样是亦庄的优势。谷守宇介绍,公司已经建成约6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并能统筹规划200多万平方米的生物医药产业载体,“从实验室到孵化器、加速器、中试再到产业化落地,形成完整的全生命周期支撑”。

正如谷守宇所说:“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让企业安心做研发和生产,把产业需要的创新资源和服务交给我们。”

BIOPARK:国际合作枢纽与“出海”平台

在谈到未来三到五年的重点时,谷守宇特别提到正在打造的BioPark国际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规划占地大概5.8平方公里,将近300万平方米。我们的目标是把它建成国际医药创新的合作枢纽和产业集聚地。”

据介绍,亦庄BIOPARK在2024年7月开始正式规划,一年多来已吸引礼来、阿斯利康、辉瑞、美敦力、拜耳等跨国药企入驻,并计划建设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训练基地及产教融合基地,旨在形成一个面向全球的创新集群。

谷守宇也透露,国家药监局六大中心已经入驻BIOPARK,园区也在谋划临床研究型医院,为企业临床研究提供支持。在教育方面,亦庄正推动建立国家生命学院,联合清华、北大、北航等高校,聚焦医工融合和人工智能医药健康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我们希望BioPark成为国际医药人才来华创业的第一站。”

亦庄BIOPARK在2024年7月开始正式规划。(香港01 廖雁雄 摄)

此外,人工智能也是BIOPARK未来布局的另一大重点。谷守宇指出,人工智能将对医药研发和成果转化产生巨大变化。“我们正在规划AI+医药健康的训练基地,包括生物样本库和医师培训中心。”

作为平台公司,谷守宇强调,“我们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把BIOPARK规划建设好,把这些重大的资源导入进来。我们还会打造更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构建企业与监管之间的桥梁,提供注册和审评的咨询服务,形成全方位的产业生态。”

借香港国际桥梁“双向奔赴”

首次率队来港参加BIOHK2025,谷守宇提到:“我们参加BIOHK2025,一方面是通过香港这个全球合作枢纽,展示北京亦庄发展生物医药的产业生态以及我们具有优势的资源。另一方面是利用这个平台,促进京港之间很多互补和合作的项目”。

他提到,此次赴港除了参展,亦庄还会与港交所、香港应科院、香港大学医学院等多家机构进行深度的对接与交流。目前,亦庄有很多医药企业已经在港上市,还有几家正在准备申请。科研合作同样潜力巨大,他表示,希望香港的原始创新能够到北京转化落地,而北京的资源优势也能反哺香港科研成果。在政策方面,谷守宇也提到香港药物审评规则与国际接轨,能帮助内地企业更快“走出去”。

北京亦庄打造生物医药创新高地,借香港“出海”邀全球人才加入。(香港01 廖雁雄 摄)

北京亦庄:全球创新药械“首发站”和“加速器”

最新数据显示,亦庄已聚集超5000家生物医药市场主体,医药健康业工业产值占北京市的“半壁江山”。而在BIOHK2025的香港舞台,不仅让亦庄展示了自身强劲的创新实力,也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国际合作。谷守宇在专访中多次强调,希望能够借助与香港金融、科研与审评审批制度等各类资源的合作,帮助亦庄更好地实现国际合作,打造出海平台。

位于北京经开区的心脑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领军企业——唯迈医疗,本次应北京亦庄邀请,共同来港参加BioPark论坛。企业董事长兼CEO杨贺接受《香港01》采访时表示,亦庄为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优厚的产业发展空间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使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领先全球的科研成果。

心脑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唯迈医疗,本次随北京亦庄团队共同来港参加BIOPARK论坛。图为企业董事长兼CEO杨贺。(香港01 廖雁雄 摄)

“我们专注做心脑血管方向的介入手术机器人,能够提高手术精准度、降低风险,甚至支持远程操作。”杨贺解释,技术测试显示,跨距离传输的延时控制在80毫秒以下,对手术无影响,“这意味著未来在香港就能远程指导非洲的手术”。目前相关技术已在动物实验中验证,在亦庄创新政策的助力下,预计1-2年内就可进入临床实验,“我们在这一领域是全球独家的完整解决方案,这给了我们一个难得的窗口期。”

据杨贺介绍,唯迈医疗在2016年就在香港落子,设立了子公司,用于海外拓展与融资。此后,企业与香港中文大学开展合作,在医用机器人平台上共同进行实验。“香港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国际化环境,是我们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桥梁。”杨贺补充说,公司已顺利通过香港布局东南亚,并签下拉美市场合同。

BioPark:国际医药创新的合作枢纽和产业集聚地

在谈到未来三到五年的重点时,谷守宇特别提到北京市正在集全市资源倾力打造的BioPark国际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规划占地大概5.8平方公里,建筑规模将近300万平方米。我们的目标是把它建成国际医药创新的合作枢纽和产业集聚地。也是国际医药人才来华创业的第一站,医药加人工智能的示范区以及医药监管政策的试验田。”

据介绍,亦庄BIOPARK在2024年7月开始正式规划,一年多来已吸引礼来、阿斯利康、辉瑞、美敦力、拜耳等跨国药企入驻。谷守宇认为,这正是因为这些企业看到了BioPark未来链接全球医药创新的潜力。

北京亦庄带领当地领头企业来港参加BIOPARK。(香港01 郑子峰 摄)

谷守宇也透露,目前,国家药监局六大中心已经全面入驻BioPark,园区也在谋划临床研究型医院,为企业临床研究提供支持。在教育方面,亦庄正联合清华、北大、北航等高校共同设立产教融合基地。

此外,谷守宇指出,人工智能将对医药研发和成果转化产生巨大变化。“我们也在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与医药健康的训练基地,包括生物样本库和医师培训中心等重大平台的建设。”

至于人才交流,谷守宇直言邀请香港人才、企业加入亦庄:“亦庄是一个新质生产力的典范区,既有产业又有生活,公园很多,生活便利宜居。我希望香港的朋友能来亦庄参观,感受未来之城、科技之城的魅力。”

作为平台公司,谷守宇强调,“我们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把BioPark规划建设好,把这些重大的资源导入进来。我们还会打造更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构建企业与监管之间的桥梁,为企业提供注册、审评审批、咨询服务等,形成全方位的产业生态,这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开放合作、向新发展、为企服务。“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让企业安心做科研,并将产业所需的创新资源和服务交给我们。”随著BioPark国际医药创新公园建设的高质量推进,以及京港之间合作的深化,亦庄生物医药的“国际化蓝图”也将逐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