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部长提互联网五大国安风险 要“坚决防范政治渗透风险”
国家安全部部长陈一新近日在《中国网信》杂志撰文指出,网络空间大国博弈日益激烈,网络安全风险挑战日趋突出,已成为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重大变量,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关党的长期执政,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
陈一新在文章中提出,中国必须防范化解的五大网络安全重大风险挑战,分别是外部遏压、政治渗透、暴恐传播、网络攻击及间谍窃密。
他指出,网络空间已成为大国战略博弈的新高地与新战场。个别国家利用先发优势推行网络霸权,透过出口管制、技术封锁等措施打压中国网络科技产业,并以联盟围堵、规则垄断等手段限制中国在国际网络空间的合作,构成中国网络安全的最大外部风险源。他强调,必须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并积极参与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打好网络领域反霸权总体战”。
在政治渗透方面,他提到,截至今年6月,内地网民规模已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各种敌对势力把网络空间作为渗透、破坏、颠覆的重要管道,滥用区块链、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展认知战与舆论战,甚至利用“AI水军”、深度伪造制造政治谣言,妄图在中国发动“数字颜色革命”。陈一新表示,必须“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并结合线上线下手段,构筑维护政治安全的“钢铁长城”。
针对暴恐传播风险,他指出,“三股势力”长期利用互联网进行活动策划与人员招募,透过加密通信及暗网传播暴恐影音与极端思想。随著全球地缘冲突加剧,中国面临的输入性暴恐风险不断上升。他强调,必须严防境外恐怖主义向境内延伸,严防暴恐思想渗透。
谈到网络攻击风险,陈一新直言,个别国家作为“黑客帝国”,动用庞大网络武器库持续对中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攻击,目标涵盖党政机关、国防科研、能源交通、金融电信与先进制造等领域。他呼吁加强自主核心技术研发,并提升溯源反制及应急恢复能力。
在间谍窃密方面,他指出,境外情报机关透过身分伪装、情感渗透、利益诱惑等方式拉拢境内人员,长期潜伏窃取国家秘密与敏感数据。近年来更透过社交媒体公开招募间谍,呈现“公开化、直接化、精准化”的新特征。他强调,中国必须持续加强网络反间谍体系,并“构建全社会反间防谍的立体防护网”。
最后,陈一新呼吁,中国要增强网络安全防御与威慑能力,建设一批能应对重大斗争、抗衡主要对手的网络安全实战团队,并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抢占网络安全技术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