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缔造22:0空战神话 歼-6战机改装无人机再闯战场
北京“九三大阅兵”刚落幕,随后于9月19日至23日在吉林举行的长春航空展中,传说已久的“歼-6无人机”首度正式现身,震撼军事界。这款退役超过20年的战机经过大幅改造后,以无人化姿态再次登场,外界形容为战机获得“第二春”。
在航空展无人机展区,一架编号70051的歼-6无人机静静展示。虽然外观依旧保留歼-6的轮廓,但内部已进行全面改造。展区介绍牌明确标示“歼-6无人机”,内容指出,此机在歼-6基础上改装,取消机炮、副油箱与弹射座椅,改装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和自动驾驶仪,增加机翼挂架,并设置地形匹配导航系统。改装的歼-6无人机于1995年首飞成功,并作为攻击机和训练靶机使用。
台媒《Ettoday》报道,台湾海军前舰长吕礼诗表示,歼-6无人化改造让战机获得“第二春”,承担关键的作战任务,相较台湾对无人机概念停留在小型冲锋机,可能有所落差,必须重视未来战争将更加难以预测与掌控。
吕礼诗指出,外界对无人机多停留在“灵活的小型无人机”印象,例如冲锋机那类具第一视角的无人机,虽机动性高,但打击能力有限。“这次展示的无人机则是透过改装退役的战机,如强五、歼6、歼7等类型,将它们转化为具有更强作战能力的无人机。”他强调,若搭载满油和武器,能够对重要工事和碉堡等目标进行精准打击,是很可怕的攻击。
据公开资料,歼-6由沈阳飞机厂研制,1959年首飞,1963年服役,1986年停产,总产量逾5000架,曾创下击落美军飞机与侦察机的纪录,包括1965年成功击落美军F-104C战斗机,缔造22:0的空战神话。退役后歼-6逐渐投入“靶-6”改装计划,作为无人靶机。
如今彻底改装的歼-6无人机,最大载弹量达1吨,能以1.1马赫的速度进行低空突防,并依靠北斗卫星导航进行精确定点打击,成为具备攻击与靶训双重功能的“幽灵”战机。
吕礼诗提醒,若将此思维套用至台湾防务,现有对无人机的认知可能存在落差,“如果遇到的是这种战机改装无人机,导控系统显然比我们看到的第一视角无人机要来得更好、更为精确”。
他总结表示,这种作战思维体现解放军的一种先胜策略,既能延续老旧战机的作战功能,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现代战争中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