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国庆|内地机票预定量破1019万张 价格持续上涨难现临期跳水

撰文: 郑宁
出版:更新:

2025年国庆长假(10月1日至10月8日)临近,今年适逢中秋节“双节合一”,形成8天连休,若再配合“拼假”,更可延长至12天“超长黄金周”。与此同时,内地民众出游热度高涨,机票及火车票预订火爆。然而与过去几年不同,今年机票价格并未出现“临期跳水”,反而持续坚挺上涨。

《中国新闻网》引述航旅纵横平台数据,截至9月26日,今年假期国内航线机票预订量突破1019万张,日均较去年同期增长约6%;出入境航线机票预订量超过169万张,增长约12%。不少航线如北京至大理、海口至无锡等城市则余票紧张,北京至武夷山、威海、沈阳等航班已经售罄。

北京到威海的航班已售罄。(航旅纵横)

航旅纵横数据显示,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深圳、杭州、昆明、重庆、西安等为国庆旅游热门目的地前十。民航方面预计10月1日至8日执行客运航班总量达13.9万班次,日均超过1.7万班次,同比增长5.7%,其中国内航班增长4.9%,国际航班增长11.9%。

机票价格方面,航班管家DAST数据显示,截至9月25日,国庆假期预售机票裸票价(不含税及燃油基建)均价为819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上涨9.1%。

今年机票平均价格为819元(不包括基建燃油),与2024年同期相比上涨9.1%。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今年国庆机票呈现“首尾高、中间低”的特征:假期首尾时段票价偏高,节中票价相对较低。有网民无奈表示:“我看的国外机票比一个月前贵了三倍。”亦有人坦言去年曾因“机票跳水”损失惨重,今年干脆“早买早享受”。

不过,也有旅客因选择特定航司产品反而感觉“赚了”。例如,有市民购买了价值2666元(人民币,下同)的“随心飞”套餐,虽然仅限乘坐晚8时至早8时红眼航班,但对比假期北京往返厦门动辄3000元的票价,她直言:“挣了。”

游客需求增加 航司航班供给不再大幅上涨

多名业内人士分析,今年机票价格坚挺与“超长假期”需求集中释放有关,而航司并未大幅增加运力。且民航局年初也曾提出“规范航空运输市场价格行为”,加上行业协会推动《自律公约》,航司价格策略更趋稳健,不再出现过往大幅临期降价的现象。

中国民航大学民航发展政策与法规研究中心主任刘光才表示,航空公司的票价主要在主管部门的合理管理范围内,依据运行成本、旅客的时间价值及市场竞争环境决定。随著市场成熟,尤其在热门或竞争激烈的航线上,航司的定价自主权更大,票价更受市场供需影响。

他指出,过往国庆前临期“跳水”与2023年“报复性出游”后需求趋缓、销售不及预期有关,航司为提升客座率只能“以价换量”,加剧了市场“内卷”。随著政策强化监管、行业进入盘整期,各航司的定价策略趋向稳健,临期大幅降价现象不再普遍。

民航专家林智杰则指出,机票价格归根结底由供求关系主导,即需求旺盛时票价上升,供过于求则下降。今年国庆中秋“超长假期”释放了庞大需求,但另一方面航班供给却未大幅增加,因此票价未现大幅波动。他认为,近年航空公司在定价策略上更能精准预判市场走势,使票价与实际需求更贴合,即使在需求高企的长假,仍有低至五折的票价出现,但也难再重现大面积的临期“跳水”。

除民航外,今年假期铁路亦迎来运输高峰。(视觉中国)

除民航外,今年假期铁路亦迎来运输高峰。全国铁路运输期为9月29日至10月10日,共12天,预计发送旅客2.19亿人次。10月1日将成为客流最高峰日,长途与中短途客流交织,部份区间及时段车票几乎售罄。根据预售规定,9月30日、10月1日及10月8日的火车票分别于9月16日、17日及24日开售,不少热门车次在开售后即刻告罄。

即使今年假期前机票价格愈发坚挺,但也非没有低价时期。有不少旅客为了避免高票价而选择“错峰出行”。去哪儿数据显示,超三成打工人选择“晚去晚回”,可节省逾四成票价。例如,北京至乌鲁木齐航线,若10月1日出发、8日返程,总价逾3700元,但若改至10月3日出发、10日返程,仅需约17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