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企在华发“熊猫债”遇冷 西方制裁阴影令中资机构避险观望

撰文: 许祺安
出版:更新:

俄罗斯企业为寻求低成本融资,近年积极探索在中国发行人民币计价的“熊猫债”,但受西方制裁疑虑影响,中国银行与投资人态度谨慎,相关计划进展受阻。据《路透社》报道,自2022年以来,尚无任何俄企成功在中国市场完成熊猫债募资。分析指出,发行虽无法律障碍,但“二级制裁”风险令市场需求明显受限。

《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报道,包括俄罗斯国营核能公司Rosatom、天然气巨头Gazprom与铝业联合公司Rusal等大型企业,都曾探讨发行熊猫债券。然而过去一年,这些计划几乎没有进展,三家公司至今亦未对相关消息作出回应。消息人士指出,尽管Rosatom本身未被美国列入制裁名单,但其高层已受制裁影响。

中国证券交易所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尚不清楚俄企具体发行计划。多位中国境内债券投资人则对购买俄企债券持保留态度,显示市场信心不足。

报道指出,自俄乌冲突以来,俄企已被切断与西方资本市场的联系。中国方面也显得谨慎,包括国有券商银河证券自2022年起停止与俄方相关交易,四大国有银行亦不愿承销此类债券。

有律师分析指出,只要发行人不在美国制裁名单上,俄企在中国发行熊猫债“并无法律障碍”,但银行与交易员仍担心涉及承销与购买的潜在风险,市场需求有限,“最终能否售出仍取决于中国投资者的态度”。

统计显示,今年前七个月,共有35家离岸公司透过熊猫债筹资1160亿元人民币,去年则为1948亿元人民币。然而,近年来俄企尚未成功进入熊猫债市场,仅Rusal曾于2017年发行过一次。

《路透社》报道指出,俄企之所以重新评估发行可能性,部分原因在于中国信评机构中诚信评已将Gazprom评为“AAA”级,为未来发行人民币债券铺路。

此外,有部分俄企为取得更低融资成本,考虑以商品贸易协议重组贷款。俄国评级机构Expert RA分析师指出,即便在“友好国家”框架下,“地缘政治风险依然存在,制裁可能影响中国金融基础设施,增加债务服务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