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足日与夜.体能教练Stephen1︱弃光环改变港足 以助球员为己任

撰文: 袁志浩
出版:更新:

在英超球会工作抑或是为香港队效力,你会如何选择?
现任足总运动科学部主管黄珽琨(Stephen)选择了后者,他同是港足体能效能教练。小时候梦想穿起港队波衫,却成不了职业球员,这个遗憾加上在英超球会做实习生的经历,让他要以帮助本地球员为己任,同时加深大众对体能教练的认识。
“如果我有能力令自己成长的地方,变成我渴望的工作环境,别人也向往加入,为什么我不去做?”用另一个身份,他终究也实现了成为香港队成员这个心愿。
摄影:梁鹏威

“做运动科学的人,介绍自己时都会开玩笑地说,我们都是由一个失败的运动员开始的。”Stephen打趣道。他也不例外,小一起已在校舍内的七人硬地场“打滚”,小四、五开始参加校队,以及当年的麦当劳青训计划。

他就读的中学位于香港大球场旁,经常到维园、摩顿台“跟队”,由放学踢到球场关灯,“我落街场的年代,就是听着黄威的名字;看Philip(陈肇钧)与夏志明踢波。”可是从守门员踢到前锋,再堕后踢中坚,Stephen发现自己无法达至职业足球员的水平。

踏上运动科学这条路,是因为小时候已热爱足球。(梁鹏威摄)

热爱足球 以另一身份继续贡献

中学时数学、理科都试过不及格,Stephen曾经以为自己跟科学完全不可能扯上关系,文凭试后到外地升读大学,本想修读体育营销(Sport Marketing),却被姐姐的一句话击中。

“你做什么决定也无所谓,问题是你甘不甘心?”

他不甘心,市场营销固然能有所作为,但他更渴望直接地帮助运动员,选择了运动科学,“我的出发点是,想做一些别人做不到的事”。换个方向,他发现自己仍能以足球为事业,“大学学士学位第一次考试,及格要40分,讲师给我39分。我很不忿气,没有理科的背景,我便每天到图书馆‘折’”。

没有计划,反让我可灵活地走位。机会来到便随遇而安,最重要你百份百专注在当下。
从学士读到耐力运动生理学博士,从来都不在Stephen的计划之内。(受访者提供)

从没长远计划 但胜在够主动

从学士读到耐力运动生理学博士,不在他的计划之内,靠的就是对足球的满腔热诚。“我并非没有追求的事,而是世界变得太快,很难赶上;没有计划,反让我可灵活地走位。机会来到便随遇而安,最重要你百份百专注在当下。”

“我每日都给自己订立一个目标,就是今天的我要比昨天的我好。”

更重要是他有主动的勇气,这是在英国升学时养成的习惯——学士毕业后刚好看见英超球队般尼茅夫招聘,自觉能力不够仍胆粗粗申请,结果获录取;硕士毕业论文也是靠询问球会索取球员数据去完成;他又会网上搜寻合适的教授,寄电邮给对方去争取成为其博士学位学生;甚至2022年加入足总做兼职,也是透过LinkedIn联络当时的港足体能教练Mathew Pears而成事,两人本来互不相识。

有什么想做就先去试。成功的话你就由零直达一百,但没有试,就只会一直是零。
2022年加入足总做兼职,Stephen是透过LinkedIn联络当时的港足体能教练Mathew Pears,两人本来互不相识,但主动成就了今天的他。(梁鹏威摄)

“现时科技发达,有什么不明白就先去问,有什么想做就先去试。成功的话你就由零直达一百,但没有发问,就只会一直是零。 ”

对Stephen而言,发问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他现在仍会在网上与同行交流,联络簿上甚至有曼联青训教练的电话,“我好奇的都是我应该要知道、渴望知道的事,而非因为抱着人有我有的心态”。

成为一个比昨天好的自己,是Stephen每日的目标。(梁鹏威摄)

英超实习生开眼界 望有日香港能赶上

在英超般尼茅夫那近半年实习生经历,让他更确定“足球”是他最渴望的事。

当年是般尼茅夫升班英超的第二季,前英格兰国脚韦舒亚刚刚从阿仙奴外借加盟,Stephen有机会跟名帅哈利列纳交流之余,也见识到10年前的英国中小型球会,即使是青年军都已经很专业。

“我这一辈子首次见识到何谓高效的工作环境。不是说大家死做烂做,也不是各持己见争论得面红耳赤,我们的团队有很多人,但办公室内很安静的。”

“这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是同步的,每个人都很有要求,也知道彼此都追求同一个水平,想帮助球员发展。这一种对事对足球的执著,令我未来想继续身处在这个环境之中。”

在英超般尼茅夫遇上名帅哈利列纳。(受访者提供)

单是般尼茅夫的U16至U21梯队,一场比赛都会有4名实习生协助分析,且分工明确,各自专责研究球赛与教练行为(coaching behavior)、死球战术与对手。

“这跟我小时候在香港经历过的完全不一样。我经常会想,那些年香港在资源有限下,仍能‘制造’出一个黄威;如果有一个完善的系统,我们会有多厉害?”

他自觉仍是井底之蛙,为了寻找答案,决定装备自己,只为继续走这条足球路。博士毕业之前,他曾经到车路士与英甲球会面试,几乎获得聘约;他相信现在的自己,要获聘并非难事,但并没有留恋英超球会的光环。

在英超般尼茅夫青年军担当实习生,让Stephen大开眼界。(受访者提供)
那些年香港在资源有限下,仍能“制造”出一个黄威;如果有一个完善的系统,我们会有多厉害?

启发他的是两年前加入港超联球队香港U23,这支球队只由本地年轻球员组成,曾被批评体能差,但在Stephen加入后非但整季联赛积分由1分升至9分,球员抽筋的情况也大幅减少。

“以前大家会说,后生仔冇气很正常。但我想令大家知道,只要有合适的训练,香港小将都可以达到高水平——即使踢到70分钟,我仍有信心球员能‘chur’爆任何人。现在大家反而会说,‘后生’正是球员体能好是原因,整个观念都扭转了。”

如果我有能力令自己成长的地方,变成我梦想中的工作环境,为什么我不去做?这种成就感,比在英超球会工作更大。
让香港拥有自己向往的文化,成就感比在英超工作更高。(梁鹏威摄)

Stephen今年5月正式成为港足体能效能教练,同时掌管足总运动科学部,他感觉自己可以贡献更多,“如果我有能力令自己成长的地方,变成我梦想中的工作环境,变得其他人都会向往加入,为什么我不去做?”

“这样的成就感,比我跟别人说在英超球会工作更大。球会的成就不属于我,也不必有我,英超工作过就足够,现在科技这么发达,要学习的事不必在那里学,一定有其他方法。”

Stephen用另一种方法达成了穿起港足球衣的梦想。(梁鹏威摄)

以帮助球员为己任

他用另一种方法达成了穿起港足球衣的梦想,用另一种身份与黄威与陈肇钧在场上合作,这都是金钱或名气无法媲美的。

“我最感触的是叶鸿辉第100次为港队上阵,因为我记得很清楚,2009年东亚运足球决赛,我放学后跑去大球场(睇波);互射十二码时,我又特意走过另一边看台睇他把关。”

那一天早上Stephen特意找回相片,告诉阿辉这个故事。“在彼此都经历了这么多后,我们的距离又再拉近了,原来我一直都在这个圈子内。”球员成为了他在本地球圈的见证,曾经同队的林学曦即使转投九龙城,他都会入场支持;见证刘家乔第一次为大港脚上阵,赛后不禁拍照留念;甚至远赴上海支持港足后卫陈晋一。

2009年东亚运足球决赛,Stephen在叶鸿辉身后看着他把关。(受访者提供)
+4

记者着Stephen拣选地方拍摄专访照片,他毫不犹豫说要与球员一起分享这个时刻,“我生涯最值得纪念的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班球员”。

生于斯长于斯,Stephen的归属感正正展现在工作之中,让香港球员提升表现,甚至胜过外援,是他工作的最大愿景。

专访的下一集,他会诉说如何把运动科学带入香港足球,港足体能教练的工作,是否真的只有带领球员热身这么简单?只要有理论基础地收集数据,原来可以更客观地评估球员,香港足球的未来,本该有运动科学的位置。

香港足球代表队体能效能教练——黄珽琨Stephen。(梁鹏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