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驻美大使焦虑:若中国赢了,我们生活要变天
当地时间9月6日,英国驻美国大使曼德尔森(Peter Mandelson)在一场关于英国“脱欧”后与美国关系前景的演讲中渲染称,英美之间建立新的科技伙伴关系至关重要,否则中国将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生物技术等关键领域实现对西方的技术主导。
“只有美国具备与中国在科技上竞争的能力、财富和决心。”曼德尔森宣称,如果未来数十年中国赢得“科技霸权之战”,将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他还将英美计划中的科技协定比作冷战时期确立英美特殊安全关系的条约,并补充称,英美必须“整合共同拥有的强大资源”,才能赢得与中国的竞争。
英国《金融时报》当地时间9月7日报道称,曼德尔森是英国工党元老级人物,去年12月被英国首相斯塔默(Keir Starmer)任命为驻美大使。他的这番言论,形塑出一幅“美国陷入与中国的战略性竞争”的严峻图景,并声称中国是“西方有史以来遇到的最强大现代竞争对手”。
值得注意的是,在还未成为英国驻美国大使之前,曼德尔森也曾多次发表涉华言论,但论调却与如今大不相同。去年9月,他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批评英国前任保守党政府未能与中国保持适当的沟通渠道,并认为这正是英国新政府需要改变的。他当时还指出,过去十年英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对华态度急转,“这是不理智的,也是不现实的”。
据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本月将对英国进行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英国希望与美国签署一项关于技术伙伴关系的谅解备忘录。
虽然细节尚不明确,但官员们表示,该协议将建立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国防创新和民用核能等领域的“互补性伙伴关系”,这些领域被视为是推动先进计算型经济体所必需的。
曼德尔森称,这一设想中的伙伴关系应当像1958年签署的《英美共同防御协定》那样具有重要意义,当时该协定是因苏联发射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号而促成,随后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与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又达成了后续的一系列核协议。
“摆在我们面前的选择既鲜明又紧迫。大西洋联盟必须演变,以应对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挑战:在全球科技竞赛中保持领先。”他说道。
今年5月,英国成为首个与特朗普政府签署所谓“解放日”关税减免协议的国家,协议在汽车和钢铁关税上提供优惠,条件是英国必须满足“美国要求”,将中国排除在战略供应链之外。
曼德尔森没有透露与美国建立科技伙伴关系是否也会附带要求,迫使英国在自动驾驶和移动通信等技术领域跟随美国,将中国排除在外。
英国政府官员坚称,曼德尔森在与中国的科技竞赛中采取的是所谓“二分法”(binary approach)策略,希望在非敏感领域与中国“合作”,同时在战略领域与中国“竞争”,这同英国政府的想法相符。
然而,斯塔默政府当前面临着一个迫在眉睫的考验——究竟该如何划定这条界限。英国是否应允许中国最大的风力涡轮机制造商之一向北海风电场供货,特朗普政府对此“表示担忧”,目前该问题仍悬而未决。
曼德尔森还认为,英国必须利用“脱欧”后的自由度,采取更加自由化、美国式的科技监管方式,而不应让未来技术被“过度监管”所束缚,例如欧盟的数据保护法规和《人工智能法案》。
特朗普政府曾威胁,如果欧盟和英国不放松科技税收和在线监管,就对其征收关税。但曼德尔森表示,虽然“脱欧”让英国在经济上被挤压在美、中、欧这三大工商业监管集团之间,但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地缘政治选择”。
他说:“‘脱欧’让我们能够追求更紧密的英美关系。”他认为,关于“脱欧”将削弱英国在华盛顿影响力的预测“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
被派往华盛顿与特朗普打交道的曼德尔森还坚称,他对美国可以做到“尊重而不谄媚”。他赞扬特朗普为解决俄乌冲突所作的努力,并提到特朗普在“多个冲突领域”的干预行动,以表明这位美国总统并非像人们有时描述的那样——“对世界漠不关心”。
曼德尔森最后找补说,尽管特朗普行事风格难以捉摸,但他并非外界常说的那样是“打破战后秩序的罪魁祸首”,而更多的是这一地缘政治巨变的结果,而非起因。
“他(特朗普)未必总能做对每件事,但凭借一支马克笔和自由随性的椭圆形办公室记者会,他已向国际旧秩序的守护者们敲响了震耳欲聋的警钟。”曼德尔森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