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新地图:非洲市场为何如此火爆?
中国海关总署9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达到29.57万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对非洲出口同比增长25.9%,增幅远超其他地区,显示非洲市场在中国整体外贸中的重要性正在逐步提升。
另据彭博社8月26日援引数据分析报道称,截至其发稿时,中国今年对非洲的出口已经超过2020年全年水平,出口额达到1220亿美元,预计全年有望突破2000亿美元,增速远超其他主要国家,而对美出口则出现下滑,同比下降13.5%。
为什么非洲市场增长如此迅速?一方面,非洲人口众多,对基础设施和生活用品需求量大。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企业在非洲积极投资铁路、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项目,这推动了工程机械、钢铁、汽车等产品的出口。
今年1月,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向尼日利亚的卡诺—卡杜纳铁路项目提供了首笔约2.86亿美元的贷款,以支持该项目的顺利推进。此外,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还为埃及的经济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约3千万美元的贷款,以支持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今年前7个月,中国工程机械出口至非洲同比增长63%,乘用车出口量翻番。钢铁部件出口增长43%,主要用于桥梁、塔架和脚手架建设;电池出口暴涨41%;变压器和转换器出口增长近25%,可将太阳能和风能转化为可用电力。
尼日利亚、南非、埃及、利比里亚和阿尔及利亚是中国商品在非洲的主要买家,占比约44%。
另一方面,中国出口商品在价格上也具备优势。香港智谷研究公司(Gavekal Dragonomics)中国研究部副主任克里斯托弗·贝多尔(Christopher Balding)表示:“近年来,中国出口商在拓展包括非洲在内的新兴市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离岸人民币汇率走弱,也让今年中国出口产品在非洲更具竞争力。”
今年前7个月,中国出口到非洲的18类主要商品中有14类价格下降,其中变压器和转换器降幅最大,为39%。
并且,随着中国在非洲贸易布局的持续扩大,人民币在非洲各国政府及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使用比例有望进一步提升。例如,尼日利亚、南非、埃及和毛里求斯已与中国央行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与此同时,肯尼亚也表示,正考虑将部分以美元计价的债务转换为人民币,以缓解其日益加剧的偿债压力。
英国经济研究机构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非洲经济学家大卫·奥莫乔莫洛(David Omojomolo)分析称,中国从其货币国际化中获益良多,因此有充分动力在协商债务互换时提供优惠条件。他预计,若肯尼亚与中国的人民币互换协商取得成功,其他对华高债务的非洲国家很可能也会纷纷效仿。
此外,中美贸易政策的变化也推动了中国出口增长。特朗普政府对30多个原本享受《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免关税待遇的非洲国家商品征收新关税,而中国则取消对所有与其建交非洲国家的进口关税,并批准从埃塞俄比亚、刚果、冈比亚和马拉维进口农产品,使得获准进入中国市场的非洲国家数量增至19个。
尽管非洲目前在中国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仍约为6%,大约是美国市场9.2%的一半。但有分析人士指出,受中美贸易战影响,部分原本直接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可能通过非洲中转,这可能促成中非“转运贸易”的形成。
澳大利亚咨询公司新南方经济学(New South Economics)中非问题专家劳伦·约翰斯顿(Lauren Johnston)对彭博社表示,“非洲是中国企业和品牌走向全球的起点,在这里积累经验、开拓市场并建立品牌认知。这对中国推动全球发展领导力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