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媒体:诺贝尔奖之外 中国科研已悄然领跑

撰文: 罗保熙
出版:更新:

诺贝尔奖正在陆续公布,中国科学家屠呦呦10年前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而这位现年 94 岁的药理学家,也是迄今唯一一位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外界过去一直认为这反映了中国在创新性研究领域方面落后,但有奥地利媒体近日撰写了《中国科学不可阻挡的崛起之路》(Chinas unaufhaltsamer Aufstieg zur Supermacht der Wissenschaft)一文,指出中国科研其实在诺贝尔奖之外,已悄然领跑。

奥地利《标准报》(Der Standard)评论作者Reinhard Kleindl和Klaus Taschwer指出,“根据费城科学资讯研究所ISI最新发布的《G20国家科研与创新报告》,中国于2024年发表了近90万篇科学论文,在G20各国中名列第一,美国则以约50万篇排名第二;这也是1945年之后长期垄断科研领域霸主地位的美国首次被超越。

回到屠呦呦获诺奖的2015年,中国论文数当时还仅有30万篇,而美国则仍是50万篇。

此外,在衡量高品质论文的一个重要标准Nature Index上,中国也已超越美国。该指数仅统计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50种自然科学和医学期刊。

奥地利《标准报》(Der Standard)近日撰写了《中国科学不可阻挡的崛起之路》(Chinas unaufhaltsamer Aufstieg zur Supermacht der Wissenschaft)一文,指出中国科研其实在诺贝尔奖之外,已悄然领跑。(Der Standard)

囊括全球大约两万个科研机构的排行榜显示,中国科学院已领先于哈佛大学,高居榜首。而欧洲最富盛名的马克斯·普朗克学会(Max-Planck-Gesellschaft)则只排名第10位,其他跻身前12名的机构均来自中国。相比之下,奥地利最好的科研机构维也纳大学也只排名第42位。

该报指出,某项科研获得突破几十年之后,往往才能获得诺贝尔奖。诺贝尔奖更多地是在映射过去的科研状态,而非当下。而就今天的科研水准而言,中国正在逐渐取代美国的地位。